重庆各地全力抗旱稳粮保秋收
目前已有八成玉米、四成水稻完成抢收

连日来,为降低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全市各地多措并举抗旱稳粮保秋收。截至目前,我市八成玉米、四成水稻已完成抢收。我市各地正积极采取相关应急措施,全力以赴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和秋粮生产。
这段时间每天天刚亮,开州区临江镇青阳村种粮大户王胜洪就指挥3台收割机下田作业。“机收省工省力又省钱,用不了几天就能收割完1000亩稻谷。”王胜洪说,为保证机器连轴转,他还特意为机手支起了一个临时休息的防晒棚,准备了防暑用品和绿豆汤,确保稻谷早日归仓。
酉阳第一时间组建了4支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按照“先生活、再生产、后生态”的原则,指导农户做好抗旱准备,及时发布农业生产的抗旱措施,通过“抽提灌引”保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同时,调拨部分财政资金用于抗旱稳粮保秋收。
“我们组建了9个抗旱工作小组,组织粮油、特色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领域专家,与15个涉农镇街形成‘三级联动’抗旱机制,加强对在土作物的抗旱技术指导。”北碚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北碚通过“抢收一批、减损一批、补种一批”的方式,动员农户较往年提前一周抢收在土粮食作物。截至目前,大春作物共收获81741.9亩,其中玉米收获51563.9亩,占种植面积99.21%;水稻收获30178亩,占种植面积78.25%。
垫江近日出台了鼓励种粮大户购买抽水设备的补贴政策。为26个乡镇(街道)分别新配备2台抽水设备,最大限度保障抗旱用水。截至目前,垫江先后投入120万余元,为当地的农业经营主体配备了300多套便携式柴油抽水设备,缓解了农作物的缺水问题。
为实现高效抢收,确保颗粒归仓,市农业农村委成立了15个抗旱工作指导组,下沉区县指导农业抗旱工作。派出19个技术指导组到受灾较重区县开展蹲点指导,把抗旱保粮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同时,本着“秋粮损失晚秋补”的原则,组织全市大力发展秋洋芋、秋荞等晚秋作物。“预计今年全市将新扩种50万亩秋洋芋。”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处长白洁说。
我市已先后投入近百万台(套)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谷物烘干设备等大中型机具,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上千家,加入秋收大军。目前,我市浅丘地区的粮油作物正大规模展开机收,已有八成玉米、四成水稻抢收完毕。
在我市中高海拔地区,水稻正值灌浆的关键期,甘薯、晚播大豆、高粱等在土粮食作物处在产量形成关键阶段,如何确保这些地区的粮食有好收成?
市农技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方立魁说,一方面通过“市级+区级+乡镇”三级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对中高山地区水稻等粮食生产的农事指导。同时,市农技总站围绕水稻、旱粮、蔬菜、果树、茶叶5大作物,发布了应对高温伏旱的6项技术措施,并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指导农民科学抗旱,确保秋粮丰收。(记者 赵伟平 实习生 吴金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8月21日起试运行“入渝码”
- 人民网重庆8月19日电 (刘政宁、姚於)19日晚,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胡军国介绍,为坚决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按照重庆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入渝即检”的工作部署,相关部门依托“渝康码”系统开发了“入渝码”功能。…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