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人民日报记者遍神州

重庆北碚“直通车”助力民企——

工贸公司扩产记

本报记者 姜 峰
2023年06月02日21:2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
  制图:张芳曼

  初夏。重庆北碚,嘉陵江畔。

  登高俯瞰,西南岸的68亩工业用地,方方正正,已平整如台。有人阔步迎上来,上身套着浅灰色工作服,约莫一米八的个儿头,开口就是大嗓门,抑扬顿挫,重庆味儿分外浓:“我是杨鸿德,不是啥子杨董,叫我老杨就好喽。”握着他的手,就像被铁钳夹住,这是一双干了多年汽车钣金活的手。

  扩产升级在望,智能化新厂房马上就要破土动工,经营工贸公司的老杨说,这是他的二次创业。

  幸福的烦恼

  企业快速发展,厂区空间严重不足

  营收成倍增长,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然而这也给老杨带来“幸福的烦恼”。

  忆当初,老杨感叹白手起家开头难:16岁“子承母业”顶了缺,当过油漆工、铁道工,干过采购员,兜兜转转二十余载,原先的单位企业改制,是留是去?那是2004年,正值不惑之年的杨鸿德,还想闯一番事业,咬咬牙:下海!

  拿出全部家底,凑够了开公司的20万元启动资金。“起名叫‘腾海工贸’,为啥子?租个厂房,不到500平方米,前店后厂,半工半贸,做些汽车钣金零部件,就是小作坊嘛。”老杨当总经理,爱人来帮忙,还有仨技术工,统共5个人,“采购了3台冲床、1台剪板机、1台油压机,钱不够,只好分期付款,那会儿叫啥——赊账!”

  北碚区经信委副主任朱子华与老杨打交道多年,接过话头调侃道:“招商落户到咱这儿的时候,你可是‘大老板’了哟。”可不,一拼质量,二拼信誉,每天起早贪黑,从最早“零敲碎打”,逐步跻身为车企的一级供应商,加之乘上了国产汽车快速发展的东风,2010年搬迁到北碚的这片厂区时,杨鸿德的公司年产值已有数千万元,“脚下这几十亩地,那会儿还空荡荡的。”

  现如今,到生产车间一转,800多名员工,已经挤得满满当当。尤其是前几年,争取到自主品牌头部车企的大订单,供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年三上新台阶:2019年,公司营收3.4亿元;2020年,6.2亿元;2021年,9.6亿元……生产线上,上百只机械手昼夜运转,映衬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红红火火,可老杨对生产半自动化的现状不满足:一来,订单激增,老厂区空间严重不足;二来,产业迭代升级,建设全智能化工厂势在必行,与其“旧房改造”,不如“另起炉灶”。

  “不能‘吃老本’,必须向前闯!”创业已近二十载的老杨,不改初衷。可重庆主城“七山二水一分田”,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工业用地资源日益稀缺,他太清楚了。要不要挪个窝,远涉相对陌生的周边区县投资办厂?

  欣喜的转机

  诉求上了“直通车”,一个多月就敲定项目用地

  正纠结,事情有了转机——北碚区领导不请自来。

  参观车间,进行座谈,杨鸿德“按部就班”介绍着公司情况。

  听说区里的领导这次来,主要想了解企业还有哪些困难,饶是心直口快的老杨,当时“窝心底的话还是在喉咙里打了几个转转”。提出来,能不能解决?老杨犹豫片刻,“索性直说嘛,请政府协调,让咱能扩大生产、提质升级!”

  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天后,电话就打了过来:相关部门梳理出了符合腾海工贸生产建设需求的地块清单,马上可以安排考察。

  原来,去年北碚区出台了联系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制度——印发的操作细则只有两页纸,归纳其要点就是: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由31位区级领导分头对接、责任到人;非“四上”民营企业,也由各镇街领导班子全覆盖联系。

  企业反映的问题,首问负责,5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情况;联系服务人员每年实地走访企业应不少于一次,需主动留电话、加微信,保证“一对一”直通,无事不得扰企;困难问题解决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重难点问题,由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统筹,提级上报研究。

  老杨的诉求,直接上了区里的专题调度会,解决方案很快拿出来。接下来,相关部门负责人陪着老杨先后6次现场考察,与企业就项目合作协议反复沟通,历时一个多月,就敲定了项目用地并完成签约。

  “‘直通车’制度启动至今,仅31位区级领导联系的企业就收集问题736件,已办结695件。”北碚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蒋娅介绍。说起这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也是作为重庆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的北碚在全市首创。“民营企业是北碚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主力军,由一个专门机构来统筹服务,很有必要。”蒋娅说。

  政府做好服务,企业也不含糊——腾海工贸计划投资8亿元,建设一座包括2条大型冲压生产线、6条热成型生产线、10条焊接生产线的全自动化智能工厂,生产强度高、重量轻的新能源汽车车身及底盘钣金零部件。老杨踌躇满志:“今年开工建设,明年在新厂房过春节!”

  北碚区出台“直通车”制度之初,全区“四上”民营企业为382家;而今年“直通车”落实责任到人时,这个数字已经扩大到了440家。

  算下来,每位区级领导联系服务的“四上”民营企业又多了两家——越“通”越多,这才对哩!

  发展的信心

  智能化改造助力降本,攻关高附加值产品

  问题解决了,服务工作是不是也该告一段落?

  不。

  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如果提早对接、主动跟进,腾海工贸的扩产升级是不是能更早实现?这样,企业发展不就赢得了更多先机?

  腾海扩产,看似“一功”,实则一课。

  “不能让项目等规划、‘土地晒太阳’,而要‘规划推着项目走’。”了解到腾海工贸的新厂房建设需求后,北碚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程介入指导企业的建筑方案设计,“审图纸、提意见,都是微信、邮件往来,不需要跑部门,更避免走弯路,帮助企业以最短时间达到方案的审查深度”,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蔡丹对这片即将拔地而起的新厂房,了解程度恐怕不逊于老杨。

  还有意外之喜:腾海工贸的工作人员到政务大厅办件时,区住建委窗口的办公人员一梳理,发现企业符合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按要求,需相关六部门认定,不等企业挨个去盖章,“我们把多家单位组织到一起开会,逐条评,现场审,一次性签字出具了认定结果”,区住建委建管科科长黄河细数起适用优惠政策的好处,“与一般社会投资项目相比,不仅审批时限由50个工作日缩减为21.5天,办理速度大幅提升,而且审批事项也由13项减少为6项,减免了扩建厂房配套费等,实实在在帮企业节省开支150余万元!”

  “不要等工期,最好边建设、边安装、边调试、边生产”“这个行业大进大出,面上热闹,其实利润率就像刀片一样薄,智能化改造有助于节流,也要开源呐,还得攻关高附加值的产品”……坐在老厂区,畅谈新未来,腾海工贸的这场会,越聊越热乎。

  临别,老杨说:“明年公司就成立20年喽,到新厂搞个小庆,各位要来赏光哟!”已届花甲之年的老杨,焕发“第二春”。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2日 02 版)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2日 02 版)

  ■记者手记

  做好民营企业的贴心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要求。

  作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重庆,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庆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的北碚,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卡点、难点、堵点、痛点。老杨的企业扩产升级的故事,就是一个做好民营企业贴心人的生动事例。

  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个创业者的锐意进取,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开拓出一片广阔天地。把民营企业当自己人,就要拿出切实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和信心。给民营企业当贴心人,就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服务直达快享,让广大民营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弄潮商海。

  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打通了过去分散在各个条块的工作职能,一个牌子统筹抓总,让民营企业认准了“娘家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制度,实现了“一对一”全覆盖,操作细则简明扼要,政策效果立竿见影,真正通到了“家门口”……聚焦民营企业发展急难问题,整合各方资源想法子、搭台子、引路子,类似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北碚区还有很多:比如,实施科技型企业“育苗造林”工程,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5.09%,保持全市第一,是为破解创新难;构建“2+3+N”助推民营经济发展金融举措体系,累计为区内近千家民营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超过30亿元,是为破解融资难……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让民营企业感到贴心,归根结底在于4个字:精准服务。

  北碚区的尝试,正在巴山渝水创业热土上发挥着示范作用,而这不过是全国上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做好民营企业的贴心人,我们期待这样的积极探索越来越多。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