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原创>>本网专稿

“代表通道”上发出的民生好声音

2024年01月23日10:28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重庆1月23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刘敏)2024重庆两会首次开设代表委员通道。23日,重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厦举行,来自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的6位市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江北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何建国:

“不仅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够看到病,而且还要让老百姓高品质看病、享受高质量的就医感受,让健康触手可及。”

何建国说,“看病难”不是难在大医院不够大、人员不够多、技术不够强,而是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不够强、人才匮乏、老百姓的信任感较差,不愿到基层医院看病。

“2019年,我们选择与复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度合作,派驻医护团队进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且进行远程医疗服务,转诊绿色通道,解决了基层社区中心对急危重症转途难的问题。”何建国表示,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改革,基本上能够满足复盛居民的就医需求。他表示,未来不仅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够看到病,而且还要让老百姓高品质看病、享受高质量的就医感受,让健康触手可及。

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部长陈元莉:

“发挥代表作用,为重庆市早日建成‘无废城市’贡献力量。”

2004年,陈元莉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到了三峰环境。“这世上本没有垃圾,它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陈元莉说,过去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脏乱差是大家对它的固有印象,垃圾焚烧因为占地少、环境友好、可实现资源化利用,逐渐被行业所接受。”她回忆,当她带着朋友参观,大家大为震撼,有的说焚烧厂像航站楼,有的说像博物馆,还有的说像大剧院,没有人再提脏乱差。

陈元莉说,随着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她和这个行业也在快速成长。单位主编参编了国家行业标准21项;成长成为大渡口区百亿级生态环保龙头企业,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了56座焚烧厂;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垃圾焚烧的中国方案……

她称,接下来会继续发挥代表作用,为重庆市早日建成“无废城市”贡献力量。

达瓦(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琪:

“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创造出更多的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2018年达瓦科技落户到重庆永川区,在2023年5月份,永川科技片场建成投用。

目前永川科技片场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系统功能最完善的科技片场,并且多项技术被科技部评定为国际先进。“让我们值得骄傲的是,在近两年的川渝春晚当中,达瓦都作为虚拟技术总体单位参与,同时,它还像一个‘时空穿越’机,把影视演员‘传送’至数字沙漠、数字冰川等各类场景当中。”她透露,成龙电影《P计划》,其中有一段很精彩的沙漠飙车系统,看起来非常惊险刺激,但实际上就是在永川科技片场完成的。

目前,永川科技片场已与20余家企业和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同时从开业以来,已经承接了数字电影、院线电影、网络电影12部,大型的活动和晚会20余个。

卢琪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创造出更多的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开州区文化旅游委主任付小红:

“重庆旅游的频频出圈,是流量与实力的化学反应。”

今年以来,旅游业加快复苏,新年第一波,就是“南方小土豆”爱上了大东北。重庆也是放大招,川渝联动,团结各区县共创短视频,从美景、美食到文化,纷纷为重庆旅游上大分,网友们也是献计献策,点赞超千万。

“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宠’游客的城市,其实下功夫更多的还是在改善硬件、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方面,把宠爱给了游客,游客把满意给了重庆,游客和重庆的双向奔赴,为重庆赢得了更多的点赞量。”在她看来,重庆旅游的频频出圈,是流量与实力的化学反应。

文化和旅游业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重要篇章,面对将重庆建设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这一重大课题,各个区县都在同题共答,在增加硬核实力上下更大的功夫。

重庆图个吉栗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先曼:

“推动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让更多青年人才扎根希望的田野。”

2014年,魏先曼回到家乡南川区河图镇骑坪村,和乡亲们撸起袖子一起干。魏先曼带着村民们一起学技术搞规划、找资金,成立农业合作社,创建特色品牌,创立农村电商,把一筐筐板栗变成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如今村里已经有200多位农户从事板栗产业,河图镇板栗产业种植达到面积6000亩,年产量700多吨,种植户年均增收达到5000多元。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魏先曼建议,推动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让更多青年人才扎根希望的田野。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校长周迎春:

“持续高水平推进优质教育的均衡与共享,更好地助推教育公平,助力县学崛起、乡学复兴。”

2019年,重庆八中智慧云校建立,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八中的课堂和教育实践全域实时共享到远端,彻底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实现了对远端学校的沉浸式实时帮扶,并通过激活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管理,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兴教。

周迎春介绍,在云端的双师课堂和教师成长学院,有近4万名远端学生和八中学生每天同上一堂课,有6000余名远端教师共享八中校本教研,真正实现了一个教师带动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带动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带动一个区域的优质成长,更好地实现了助推教育公平。

周迎春诚邀更多的教育同仁一起,积极融入到数字重庆的建设中,深度推进探索数智化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持续高水平推进优质教育的均衡与共享,更好地助推教育公平,助力县学崛起、乡学复兴。

(责编:秦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