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一院成功完成高难度延髓肿瘤切除术

人民网重庆4月23日电 延髓肿瘤手术,被视为脑部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该手术容错率极低,医生哪怕差之毫厘,患者都可能有生命危险。近日,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为43岁的刘女士成功实施了延髓肿瘤微创切除术。
刘女士是重庆人,近一两年来,总觉得自己得了怪病——长期四肢瘫软乏力,吞咽东西困难,经常会在吃东西时呛到自己,声音越来越嘶哑,而且面部还出现麻木等问题。在多家医院求诊后,她被确诊为延髓血管母细胞瘤。
“我这辈子算完了!”刘女士悲观地说,她四处求医,问了许多医生后得出一个结论——“延髓肿瘤切除手术是在‘赌命’,就算成功切除,我日后大概率要长期卧床靠呼吸机生存,甚至,我很可能会在手术台上永远醒不过来……”抱着求生的希望,刘女士和家属四处打听后,慕名来到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
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团队手术中。重医附一院供图
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后颅底及脑干肿瘤亚专业组组长夏海坚主任医师在查看患者病情后发现,刘女士的延髓已被肿瘤压迫成一个“薄片”,在这个空间狭小、功能高度集中的“薄片”上手术,极有可能损伤瘤周的重要核团或传导束,从而遗留术后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甚至累及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功能而危及生命。
挑战这一手术确实难度极大。在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杨刚主任的指导下,各项准备有条不紊进行。“手术困难比预想的还要大!”夏海坚主任医师说,术前磁共振DTI成像显示,患者皮质脊髓束主要位于肿瘤前方,切除肿瘤时必须“完美”地避开皮质脊髓束,稍有损伤,患者就会有严重后遗症。同时,DSA脑血管造影明确,肿瘤存在明显的供血及引流静脉,这又给手术增加了难度。
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借助显微镜的高度放大视野,夏海坚主任医师团队施展出毫米级“绣花”的功夫。“很好!肿瘤供血顺利离断!”夏海坚这一句轻声的话,是在给手术团队打气。显微镜下,手术团队屏住呼吸,开始一步步“精雕细琢”,耐心细致地分离肿瘤和延髓组织的粘连,每一步操作都力求极致地精、准、稳、轻、柔。
患者成功治愈出院,与医疗团队合影留念。重医附一院供图
6小时后,手术室里传出一声振奋人心的低吼:“搞定!”整个肿瘤被完全切除。瞬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嘴角忍不住扬起来。术后,刘女士生命体征稳定。令她和家属开心的是——她在术后当晚便脱离呼吸机,次日拔管,开始正常进食,四肢活动无碍。
在术后第9天,刘女士康复出院。术前的肢体乏力、吞咽困难、以及面部麻木等症状在术后明显缓解,并且,她未出现任何新增的神经功能缺损。“专家们的技术,真的太绝了!”在刘女士出院前,她和家属特地来到医生办公室,向治疗团队送上锦旗。(陈琦、连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