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足迹
企业赤子
光荣与梦想
铁肩担道义
举旗立潮头
对话实录(视频)
本色风采
返回封面

未来的计划:建设重庆工业博物馆

下一步何智亚还有一个大的设想,就是作一个重庆工业博物馆。准备利用重钢环保搬迁后的原址,结合重庆市工业遗产的收集整理,在重钢选址建设重庆工业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将展示重庆工业的发展经历,重点分重庆开埠时期,民国时期、抗战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线建设时期5个阶段。修建的方式是让老建筑和新建筑融合在一起。该项目已经纳入重庆市政府重大前期项目,从现在开始这个项目完成预计要3-4年时间。
    何智亚对重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以下认识和构想: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近现代的开埠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创造了丰富的工业文明,留下了大量工业文化遗产。有着近120年历史的重庆钢铁公司是重庆和中国工业发展的典型和缩影。重钢前身是1890年9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938年3月,为保存我国仅有的民族基础工业,国民政府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上海炼钢厂的主要设备拆卸,历经千辛万苦,抢运内迁至重庆大渡口,设立了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九兵工厂,恢复了宝贵的战时军事工业生产能力,为坚持八年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废待兴的建国之初,重钢于1950年轧制生产出我国第一根铁路重轨,铺筑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重钢先后更名为西南工业部101厂、西南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重庆钢铁(集团)公司,1995年6月,改制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留下重钢悠久历史的记忆,展现重钢在洋务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时期等各个阶段为民族和国家作出的重大贡献,搬迁后重钢部分典型厂房和设备应当作为重庆珍贵的工业遗产在原址加以保护。并考虑搜集散落在重庆各地各厂的工业遗产实物和档案资料,结合重钢部分典型厂房的保护,在搬迁后的重钢老厂选址建立重庆市工业博物馆。
    目前,大渡口重钢片区的规划已经纳入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重要城市设计范围。2008年8月21日,重庆渝富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会同市规划局向英国、德国、丹麦、加拿大等五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发出了设计邀标书。邀标书对大渡口重钢地段的沿江景观、城市功能分区、土地价值提升、总体经济平衡和工业遗产保护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2008年12月20日,各家设计机构交付了设计成,12月20日市规划局会同渝富公司组织经过了专家评审。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择优选出可供实施的优秀设计,进一步完善控制性规划和工业博物馆的整体设计创意。我们相信,通过在重钢旧址建立重庆市工业博物馆,重钢搬迁后的土地将体现出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重庆市一处新的增长极。
    重庆工业历史见证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它是城市的记忆,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诸多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是西南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自1891年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森昌泰火柴厂诞生以来,在100多年的工业化建设中,重庆工业经历了开埠时期的初创、抗战时期的中兴、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奠基和三线建设时期的全面发展,使重庆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重庆的被认识,也主要得益于“重庆开埠”和“抗战陪都”。因此,工业文化遗存应当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当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何智亚认为,建设重庆工业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社会价值。重庆工业遗产对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对重庆城市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在重庆1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重庆工业在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在同行业或同一地区曾创造了诸多第一。重庆工业对中国工业化的卓越贡献,显示出重庆工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工业建设是重庆城市化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促进城市文明的进步,特别是在我国特有的城市发展历史中尤其显著。重庆一些城区的建立和扩大往往与特定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密切或直接联系,大渡口区就是为了服务于重钢而设立的,在重庆直辖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重钢厂区、家属区就是大渡口城区,在重庆市民的脑海里,大渡口直接等同于重钢。
    二是艺术价值与建筑学价值。重庆现存工业遗产建筑主要为20世纪50~70年代的建筑,这些建筑大都以平房、红砖、灰瓦、砖混结构和大跨度的钢梁结构等为特色,其中也不乏前苏联援建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如建设厂的生产车间等)。尽管从建筑美学的角度看,与其他优秀近现代建筑比较,其艺术价值有些逊色,但是,这些建筑反映了特定时期重庆工业建筑的水平和特点,反映了特定时期城市建筑的风格,为构建特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可提升土地价值。赋予了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土地,才具有生命力。而且在城市建设的中,重大社会事业设施的确定,都会带来周边区域的土地升值。如同江北城公司修建“重庆大剧院”,带来江北城地价的增值;江北区鸿恩寺公园的建设,带来了周边土地价值的巨大提升,在挂牌出让中创造出“天价”土地。
应该说,工业文明是重庆近现代化城市文脉的一大特点,重庆的钢铁工业又是其一大特点。重钢的前身50年(从汉阳兵工厂起)、晚清重庆开埠至国民初期,抗日战争初期从北方和沿海迁到重庆的军工和民用工业(占全国工业的40%);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重庆钢铁公司,三线建设的重点工业基地,直至今天著名的重庆钢铁工业集团……何况,何智亚是从重钢起步的,他有着深厚的“重钢情结”!
    为了准备重庆工业博物馆的建设,何智亚考察的足迹已涉及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丹麦、瑞士、捷克、匈牙利等国和国内个大城市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他已在构想着未来的重庆工业博物馆,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激动人心的计划,在不远的几年中将会实现,而且相信也会注入何智亚的思考和创意。
     何智亚同时还在做重庆清代和民国时期民间优秀建筑的田野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实际上此项目他已研究、酝酿了多年时间。我们期望作何智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上一页> <下一页>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4065 )
主办: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 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
本站所刊登的人民日报及人民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5-2009 cq.people.com.cn 版权所有:人民日报社〖人民网·重庆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