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足迹
企业赤子
光荣与梦想
铁肩担道义
举旗立潮头
对话实录(视频)
本色风采
返回封面

本土文化遗产研究的著作丰厚

为保护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做出积极贡献。何智亚致力于重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为之作了大量研究、论证、呼吁、田野考察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他行程上万公里,实地考察了重庆60多个乡镇,与其他专家向市政府推荐出需要保护的古镇和历史街区。2004年4月20日,渝府发(2004)26号文件公布了第一批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名单。
    何智亚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工程获得盛名之际,在本土文化遗产研究的著述颇丰。自新世纪初至今相继出版《重庆老巷子》、《重庆古镇》、《重庆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重庆湖广会馆》、《四川古镇》、《重庆老城》等6部著作。《重庆老巷子》获2001年第五届图书奖优秀奖;《重庆古镇》荣获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004年重庆文学艺术奖,2003年第六届重庆图书优秀奖和第十四届香港印制大奖优异奖等六个奖项,《重庆湖广会馆》画册获得2010年重庆市文学艺术奖,《四川古镇》正在由重庆出版社申报全国性奖项。这些精美的图文并茂的著作都是何智亚亲自摄影、亲自撰文。
    何智亚在渝中区工作时,用了两年多工余时间,跑了60多个乡镇,留下了诸多珍贵图像。他查阅大量地方文献,写出了《重庆古镇》,该书荣获6个奖项非同寻常,至今再版四次,远销海内外,是馈赠乡亲友人和专家学者收藏的好书,该书是重庆古镇的历史写照和地标记载(有的古镇至今已不复存在)。黑白照片取景用光之考究,呈现重庆古镇之美、乡土气息之浓,其人文价值弥足珍贵。
    《重庆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于2006年4月出版。该著作25万字,图文并茂,以丰富的资料描述了清代重庆以“湖广填四川”为代表的移民史、会馆史,展示了古建筑修复的理念原则、技术方法。书中许多考证史料和图片是第一次披露,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收藏价值。专著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系统的论述了巴渝地域清前期“湖广填四川”与移民会馆的历史与现状;第二,系统的论述了重庆半岛的发展历程文脉与“八省会馆”的关系;第三,湖广会馆建筑群的历史与当代城市化旧城改造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湖广会馆建筑群核心区、古街区及周边环境,如何妥善搬迁安置好湖广会馆内200多户居民的人居问题。第四,在世界银行的框架下,如何吸取意大利和国内最好的古迹修复理念及技术修复的指导思想,修复工程阶段的技术标准及修复进程等。总之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系统性、学术性和示范性的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将更显示其人文价值和专业性的高水准。该书的姊妹篇《湖广会馆》则是修复后的湖广会馆的宏大精美写真集,从大至恢宏的全景式、小至木雕的细部,永载史册。
    2008年至2009年,何智亚用两年时间整理了几年来拍摄的四川古镇上千幅照片,从中选择出384幅,并撰写了5万多考证文字完成了《四川古镇》一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11月22日,重庆出版社在成都市成都画院会议室举办了出版座谈会。原四川省政协主席秦玉琴,原重庆市委书记、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孙同川和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建设部、四川省、重庆市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已经完成图文编辑,并即将付印出版的《重庆老城》是何智亚先生花费时间最长的一部著作。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作者拍摄了重庆城、江北城和南岸老街的大量照片,特别是抢在江北城因拆迁整体消失前较完整地纪录下其历史旧影。为编辑本书,作者不辞辛苦,以严谨的学风、务实的精神作了大量现场调查和史实考证,以求尽可能翔实、准确地反映重庆老城的历史和原貌。本书既是一本全部由作者自己拍摄的582幅照片的历史影像记录,又是一部有22万文字的研究著作。作者从建筑学者、历史学者和摄影家的视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解读了重庆城开埠时期、民国时期、抗战时期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山地建筑风貌,提出了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思考。书中记录的老街老巷老建筑许多已经消失,因而更弥足珍贵。本书资料丰富,涉足广泛,不少考证资料和图片是第一次披露,具有补史、续史、证史的作用和较强的学术性和史料性,对于研究重庆开埠时期、民国时期、陪都时期的历史文化、历史遗址、建筑特色和人文社会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何智亚先生在繁忙工作之余,沉心静气、努力摒除世俗的干扰,持之以恒地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和写作,10年来先后出版了6部关于巴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的著作,问世后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多个奖项,他本人也成为业界认可的资深专家。

<上一页> <下一页>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4065 )
主办: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 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
本站所刊登的人民日报及人民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5-2009 cq.people.com.cn 版权所有:人民日报社〖人民网·重庆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