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足迹
企业赤子
光荣与梦想
铁肩担道义
举旗立潮头
对话实录(视频)
本色风采
返回封面

    要抓好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国家有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有设计方面的一些规范,也有质量保证体系的规定。要从设计上,要从监理上,要从行政的监管上,把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起来。首先一个工程必须是安全的,在系统上是安全的,在每一个具体的工程的项目上也必须是安全的。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建设的安全,考虑施工的安全,考虑运营使用的长期安全。安全和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在同等情况下,要保证安全,同时要保证质量,进度和投资都应该是第二位的。安全保证体系建立起来后,靠制度、靠规章、靠人的责任心、靠环环相扣的安全保证体系,来杜绝安全隐患、杜绝各种质量的隐患。
    非常需要人才。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运营需要各类又红又专的人才,要培养一个有责任心有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轨道交通人才是很不容易的,至少要5~8年以上的连续工作时间。不管是确立合理的目标,或者是搞好安全工作、搞好质量保证工作,都离不开人,离不开有理论基础、有业务技能、有工作责任心、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人。所以说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目标,有了保证体系,有了各项制度,需要靠人有效组织、有效管理来进行。人才是分层次的,有现场的、有基层的、有中层的、有高层的各级人才的管理层次,建立了有效的、合理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才体系后,我们的轨道交通线路工程才能够按照合理的造价,按照施工安全、质量优良的目标来建设,来投入运营,来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和便捷的服务。
    轨道交通在重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重庆单轨,在全国是第一次引进的轨道交通系统。我们同时又在建设地铁,还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还有很多教训值得分析,还有很多措施、很多制度要完善。我认为第一,法规制度应该完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都应该依法进行。我们虽然已经有交通建设和安全方面大量的法规、制度,但是作为轨道交通,它有自己的特点,从规划、筹备、建设、到运营、经营,都跟周边环境紧密相关,甚至是人际之间的环境,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衔接和协调。这就需要我们的法律、法规制度来平衡这种关系。需要依法规划线网、长期控制用地、依法安全建设、依法优质运营。我们的法规制度还不完善,还不健全。我们现在只有一个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它还属于政府规章,正在通过人大立法程序上升为管理条例,还需要经过充分论证的过程。当然我们企业内部的一些规章制度,也需要进一步不断完善。
    第二,要充分认识轨道交通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据分析和测算,轨道交通每投入一个亿,就会带动重庆市产生2.63亿的GDP。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关系20%来算,就是年增5千万至6千万元的财政收入。这是轨道交通建设对产业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互动的,它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对推动城市建筑业的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发展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沿线的车站集聚了很多人口,既带来了很大的客流,而这客流又让周边的各类行业增加了经济收益。因此,建设轨道交通不是一个亏本的买卖,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可以起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是一种用地节约、资源节省、能源节省的交通方式。
    第三,规划先行并且要实现与产业化的互动。轨道交通的规划除了要跟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以外,还要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规划发展,包括高端的标准、研发、系统集成,中端的车辆、设备子系统产业,以及重要基础的专用建筑业,要围绕轨道网络规划形成的产业需求市场,拟订共同协调发展的规划,并以本地市场为依托辐射中亚部地区。
随着轻轨线路的开通运行,重庆的轨道交通事业也只算是刚刚起步,我不仅丝毫没有轻松的感觉,反而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重庆的现代化交通事业,就象一辆刚刚启动准备加速运行的列车。我个人的作用,就是这列车中的一颗螺丝钉。要起好这螺丝钉的作用,就绝不能有任何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只有不断开拓,不断发展,随时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认真负责地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不辜负上级组织的信任和全体员工的厚望。

<上一页> <下一页>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4065 )
主办: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 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
本站所刊登的人民日报及人民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5-2009 cq.people.com.cn 版权所有:人民日报社〖人民网·重庆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