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綠礦山變“金山”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初春暖陽照耀下,走進重慶市巴南區一品街道金田村,青山環繞、空氣清新,平坦開闊的綠道串起鄉村別墅,一派美麗鄉村景象。可誰能想到,10年前,這個曾靠“賣礦石”為生的村庄,因粗放開採導致危岩、地裂,滿目瘡痍。
吃了生態虧的金田村人下定決心改變,他們關停了所有的採石礦,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美麗蝶變。
經過復綠生態保護后的金田村,環境變美了。 一品街道供圖
粗放開採 欠下生態賬
“以前我們金田村的村民,幾乎都是做採石頭工作的。”金田村委會副主任劉榮兵介紹,村裡三面環山,村庄分布在一條狹長的峽谷帶上,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土地擁有量有限,以前算是一個有名的“窮村”。
2004年,金田村成立了72個採礦點,總佔地面積1500畝,佔金田村總面積的18%。那些年,採礦石、燒石灰、造水泥成為了集體經濟主要來源。
“靠山吃山”,村民們的日子也開始過得紅紅火火。那時候在村民的眼裡,石頭是寶貝,礦山是“金山”。每年為村集體帶來豐厚收入,村裡有超過一半的人都在礦山工作。金田村也從“貧困村”一躍成為全區羨慕的“富裕村”。
但隨之而來的,是因粗放開採而導致的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那段時間,村裡隨時炮聲隆隆、塵土漫天、青山黯淡、濁水橫流,曾經美麗的家園變得滿目瘡痍,自然生態遭受嚴重破壞。
“家裡每天桌上、地上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劉榮兵回憶說。
壯士斷腕 綠色補回來
隨著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金田村干部群眾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堅定告別“吃子孫飯,賺眼前錢”的發展模式,於2012年12月,全面關停所有礦山。
但礦山關閉后,金田村又陷入礦山開採后的諸多遺留問題中,一品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村委會也思索尋求過多種產業和發展道路,但最后都沒有成功。
轉機出現在2019年,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金田村全面打響礦山復綠生態保護攻堅戰。一邊造新綠,一邊下決心把失去的綠色補回來。
該村全面推進露天礦山環境治理、生態恢復,最大限度減少裸露地面,增加綠化面積,在全村栽種李樹、桃樹550畝。同時,為確保不留“新賬”,執行最嚴格的產業准入,不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的全部“一票否決”。
如今,來到廢棄礦山治理現場,隻見一道道梯田從山腳層層盤旋,桃樹、李樹迎風而立。在山下,放眼望去,經過整治后的田地裡,遍野的油菜長勢整齊、苗青杆壯,大部分已經抽苔,有的開始蘊釀花苞,一片郁郁蔥蔥的繁茂景象。
“這裡以前都是礦山,我們填平后,栽種了果樹。秋冬時節在桃樹、李樹中間套種油菜,這樣既能讓閑田綠色過冬,又能為周邊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增加收入。同時,桃花、李花、油菜花盛開時,將成為游客賞花的好去處,帶動鄉村旅游。”談及發展,金田村黨支部書記黃平信心滿滿。
整治后的田地裡果樹種得整整齊齊。一品街道供圖
綠色產業 再造金田村
生態環境要保護,鄉村經濟也要發展,廢棄礦山治理后,小山村接下來將如何發展呢?大家紛紛將目光瞄向了綠色產業。
“2020年村裡的‘美麗鄉村’項目批下來了。我們利用新栽種的桃樹、李樹,打造了一個‘網紅花海’,吸引游客參觀游覽。”黃平介紹,人氣帶動了村民家裡蔬菜、蜂蜜、水果等農產品銷售,這讓村民們看到了發展旅游業的巨大商機,對未來的發展也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在金田村東西走向的村級主干道上,“幺妹農家樂”的黃底紅字招牌十分醒目。作為金田村關停礦山、走綠色發展之路后創辦的第一家農家樂,“幺妹農家樂”如今生意紅火。
說起農家樂的發展歷程,老板鐘永紅頗為感慨說,村裡礦山產業關閉后,她和丈夫與大多數村民一樣,選擇了外出務工,經營一家火鍋店。但隨著金田村的環境變好,游客變多,去年她把閑置的老宅重新裝修,落地大窗配上休閑吊椅,在庭院種上花草,將三層小樓變成了農家樂。
“今后,我們將利用金田村的文化遺產資源和山水田園資源,對村庄產業現狀和文化風貌進行提煉,在保護與利用的同時,植入新的創意與產業,打造出一個新的金田村。”一品街道黨工委書記肖春雷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復綠礦山變“金山”
- 初春暖陽照耀下,走進重慶市巴南區一品街道金田村,青山環繞、空氣清新,平坦開闊的綠道串起鄉村別墅,一派美麗鄉村景象。可誰能想到,10年前,這個曾靠“賣礦石”為生的村庄,因粗放開採導致危岩、地裂,滿目瘡痍。…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