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要聞

渝中:一方繁華地 一城好時光

2022年03月16日17:1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佛圖關公園“春天的列車”

山城巷

戴家巷崖壁公園步道

  核心提示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一百年解放碑。

  獨特的山水城市風貌、厚重的母城文化底蘊、成熟的全域文旅服務配套,讓渝中區成為眾多游客來重慶旅游的首選目的地。

  近年來,渝中區堅持將文旅產業作為經濟支柱產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速推動“人文渝中”建設、全域旅游發展,先后摘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等多塊“金字招牌”。

  當前,渝中區正在按照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關於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全力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傾力建設歷史文化傳承區等任務要求,持續保護活化歷史文脈,傳承母城文化記憶,促進文商旅城加速融合,推動渝中文旅事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產業煥新

  推動“打卡變刷卡、人氣變商氣”

  在WFC會仙樓觀景台、來福士水晶連廊頂部、聯合國際大廈觀景台等地感受“雲中漫步”的魅力﹔在戴家巷、十八梯、山城巷裡,喝一口壩壩茶,聽一次脫口秀,觀一場刺激的沉浸式演出……

  和以往單純的“拍照打卡”相比,現在的渝中區有了更多的“耍事”。而這正是得益於渝中區持續推動文商旅城深度融合、蓬勃發展。

  近年來,渝中區堅持通過文化引領、商業支撐、旅游帶動,推動文旅產品供給能力的持續提升,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涌現,文旅新地標加速崛起,讓游客“進得來、留得住”。

  2021年,首批國家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公布,解放碑—洪崖洞街區、貳廠文創街區同時入選,渝中區成為全市唯一兩地入選區縣,未來還將依托十八梯—山城巷、渝中時代天街等區域,打造全域文旅消費。

  同時,渝中區通過舉辦“全球不眠夜”“重慶渝中文創產品設計大賽”“一會一節”“渝中文旅惠民消費季”等一系列品牌活動,持續做靚“文化游”“山水游”“都市游”等旅游品牌,打造“兩江游”“雲端游”“街巷游”“紅色游”等特色消費場景,不斷植入沉浸演藝、密室逃脫等新型消費業態,持續引導和激發游客的文旅消費熱情。

  去年,渝中交出一張“全市領跑”的文旅產業答卷——

  全年接待游客504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18.3億元,雙雙位居全市第一,同比分別增長13.5%、29.7%﹔全區文化旅游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00億元,文化和旅游產業增加值總量位居全市前列。

  目前,渝中區已基本構建起一個以創意設計、廣告傳媒、影視演藝、旅行社服務、旅游住宿等為主,以數字內容生產、新興休娛為重要補充的現代文旅產業體系。

  另外,集群化是產業壯大的必然選擇。高品質載體,則是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關鍵支撐。

  為此,渝中區已打造洪崖洞民俗風貌區、重慶演藝集團2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貳廠文創園區、上清寺互聯網產業園等11個重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通遠大廈數字文化產業園等16個區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與此同時,渝中區還持續開展文創示范街區、樓宇、商店及非遺產品體驗店評選,為產業發展提供豐富多元的載體。

  按照規劃,到2025年,渝中區文化和旅游產業增加值佔全區比重將超過15%。

  文化鑄新

  讓歷史記憶“活在當下、服務當代”

  “見証百年滄桑”十八梯開街首周,便吸引來近100萬人次客流﹔山城巷重現“天上的街市”繁榮景象﹔戴家巷街區“晚上看一片燈火,白天看一道風景”……

  近年來,渝中區每一個蝶變重生的老街區、老社區都迅速躥紅成為新晉“流量高地”。這背后,正是重慶母城文化的魅力。

  渝中區擁有現存不可移動文物共149處,星星點點散落於大街小巷之中,承載著巴渝文化、革命文化、紅岩精神等厚重人文底蘊。

  它們成為渝中區發展全域旅游的現實基礎和內容支撐,讓渝中區處處有文化、處處是故事。

  中國銀行舊址成功招商中銀金租公司,蘇聯大使館武官處舊址建成游客服務中心,法國仁愛堂舊址變身“秘境花園”,湖廣會館、曾家岩書院入選全國文物活化利用優秀案例,新建成中法學校舊址陳列館、郭沫若舊居陳列館、抗建堂重慶戲劇博物館等8個博物館(陳列館)……2021年以來,渝中區已完成12處文物活化利用,正推動美豐銀行舊址、白象街片區文物等10處文物活化利用,全區文物利用率近80%,讓它們更好地“活在當下、服務當代”。

  同時,渝中區也在高品質實施傳統風貌區、山城老街區、特色老社區建設,集中展示古巴渝、老山城、新重慶的獨特魅力。

  未來,渝中區將持續推進人文渝中建設,傳承歷史文脈,釋放文化活力,傾力建設歷史文化傳承區,在不斷激活母城記憶中書寫人文渝中新篇章。

  其中,渝中區將全力推進“紅色三岩”建設,加強以紅岩村、周公館、民主黨派陳列館等為代表的紅色陣地建設,強化區域內紅色館址聯動,高水平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展示窗口。

  同時,渝中區還將以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活化利用為引領,強化傳統風貌區、山城老街區、特色老社區的空間串聯和內容融合,進一步推動母城文化優勢轉化為文旅發展優勢。

  服務出新

  讓體系成果“近悅遠來、主客共享”

  曾家岩書院建成以來,不僅成為周邊市民常常光顧的閱讀、休閑文化空間,依托其國民政府警察局舊址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空間特色,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旅游廁所、山城步道、城市候機樓、高鐵城市候車廳等旅游設施及索道、輪渡、觀光巴士等特色交通,共同構建起水陸空無縫銜接的服務體系,在服務外地游客的同時,也給本地市民的出行、生活提供了便利﹔

  “一鍵游渝中”是渝中區探索智慧旅游建設,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又一“寵粉”舉措,市民、游客一部手機在手,便可“解鎖”行程規劃、語音講解、客流預警等智能化服務。

  ……

  隨著文商旅城的深度融合,渝中區文旅服務“主客共享”的效果愈發明顯。

  近年來,渝中區加速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公共服務協同提升工作,加強旅游設施、旅游服務對城市居民的服務保障,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的旅游功能,構建主客共享的服務空間,既服務好本地居民,又服務好廣大游客。

  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渝中區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構建“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的過程中,就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要素的融合展開了深入嘗試和探索。

  例如,空間創新上,渝中區探索將公共文化服務空間與文物空間、旅游空間等充分結合,新增文化館圖書館兩館社會分館21個、智慧閱讀驛站20個、圖書漂流站20個、24小時城市書房3個,包括曾家岩書院、法國仁愛堂、西泠書房、朱炳仁銅藝博物館、山城記憶館等。

  產品創新上,渝中區精心培育了“城牆故事會”“解放碑CBD廣場周末音樂會”“愛紅岩”等一大批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推出音樂會、評書、戲曲等文化服務。

  在旅游公共服務方面,渝中區持續聚焦優化布局旅游廁所、集散中心、游客中心等服務設施,提升旅游管理服務、智慧旅游服務和志願者服務水平,在持續增強“最寵游客的城市”品牌效應的同時,也致力於服務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鏈接>>>

  “母城渝中”全域旅游精品線路

  健康之旅

  李子壩軌道穿樓—三層馬路—貳廠文創園—鵝嶺公園—佛圖關公園—半山崖線步道—開往春天的列車—重慶天地及天地湖。

  休閑之旅

  十八梯—較場口—好吃街—解放碑—朝天門—兩江游。

  浪漫之旅

  雲端之眼—長江索道—湖廣會館—朝天門—洪崖洞—戴家巷。

  心靈之旅

  通遠門城牆—巴蔓子墓—湖廣會館—三峽博物館—大禮堂—中山四路—周公館—桂園—紅岩村。

  時尚之旅

  羅漢寺—國泰藝術中心—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十八梯—山城巷。

  數說渝中>>>

  文旅資源

  ◎富集149處不可移動文物、68處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集聚中國三峽博物館、紅岩革命紀念館、中國民主黨派陳列館、重慶美術館等館所35家,2021年接待游客超過1500萬人次。

  ◎匯聚重慶京劇院、市話劇院等7家大型市級院團﹔擁有國泰藝術中心、人民大禮堂等10個營業性演出場館,2021年上演精品劇目1300場次。

  ◎現有旅行社224家,約佔全市的1/4,星級及高品質酒店21家,A級景區11個,兩江游船8艘,建成全市首個城市候機(高鐵聯運)大廳。

  王彩艷 陳佳佳 圖片由渝中區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陳易、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