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重慶人的驕傲,叫“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

5月4日,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發布推出《有種重慶人的幸福,叫“口袋公園”》之后,引起不少網友共鳴。有留言稱,“‘口袋公園’的建設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從群眾點滴需求出發,辦好一件又一件民生事、暖心事。應該說,‘有一種幸福,叫生活在重慶’”。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發布特推出《有種重慶人的……》系列報道,呈現這座城的砥礪奮進和重慶人的兼容並蓄,感知一群人,激勵一座城,一起向上向未來。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在山水相擁的重慶,橋,讓城市交通暢行,也獨成一道風景。
橋梁總數近15000座,跨長江、嘉陵江及烏江的特大橋近120座﹔除了豐富的橋型,還創出多項世界之最……
這些,都讓重慶有了中國“橋都”之稱,也讓不斷奮進的重慶人油然驕傲——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
網紅橋都
一眼可攬10余橋
在高處,一眼可望盡城市裡10余座跨江大橋——
4年前,重慶發布一張海報引來眾多網友關注,並很快火爆全網。網友們紛紛表示:此景隻有重慶有,一定要去重慶“踩橋”打卡。
這張從南山上航拍取景、再疊加后期制作的海報中,藍天白雲之下,10余座跨江大橋將重慶中心城區兩江四岸緊密聯系在一起。獨特的城市景觀,讓不少外地游客把重慶的橋當成旅游打卡點,專門前來拍橋、踩橋。
市住房城鄉建委介紹,2018年以來,隨著城市交通建設發展,重慶中心城區先后建成通車了高家花園復線橋、曾家岩嘉陵江大橋、水土嘉陵江大橋、蔡家嘉陵江大橋、禮嘉嘉陵江大橋、白居寺長江大橋等6座跨江大橋。如今,重慶中心城區已建成通車35座跨江大橋,還有6座跨江大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東水門長江大橋。鄒樂攝
隨著重慶橋梁逐漸增多,一眼可攬數橋的幸福,除了南山,在重慶很多地方都能實現——
在渝中區三層馬路步道,你登高望遠、憑江臨風時,可攬嘉華、渝澳、牛角沱三座嘉陵江大橋﹔
在來福士空中連廊,你可俯瞰東水門長江大橋、千厮門嘉陵江大橋,遠眺黃花園嘉陵江大橋、曾家岩嘉陵江大橋、朝天門長江大橋、大佛寺長江大橋……
在北碚“八橋疊翠”觀景台,你可飽覽峽江之間依次排開的8座鐵路橋、市政橋、高速公路橋……
北碚八橋疊翠景觀。劉敏攝
中國橋都
橋梁總數近15000座
重慶是山城,也是江城。
來自《重慶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公報》(2017年發布)數據顯示,重慶山地面積佔比為75.33%。境內江河縱橫、水網密布,除長江、嘉陵江、烏江外,還有大小河流5300余條。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橋,成為連接兩岸交通、促進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
長江中游第一座特大型城市公路橋——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崔景印攝
為方便百姓出行和城市發展,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重慶人沒有停止過修橋——
1958年,重慶境內長江上第一座跨江鐵路大橋,江津白沙沱長江大橋開工﹔
1958年,重慶中心城區第一座跨江大橋,牛角沱嘉陵江大橋開工﹔
1977年,長江中游第一座特大型城市公路橋,石板坡長江大橋開工......
重慶中心城區第一座跨江大橋——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建設現場歷史照片。重慶市城建檔案館供圖
隨著城市發展,重慶橋梁建設也駛入“快車道”,一座座橋梁,跨越江河峽谷,讓人們出行更便捷,生活更幸福。
來自重慶橋梁協會數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重慶橋梁總數已近15000座,跨越長江、嘉陵江及烏江的特大橋近120座,密度全國少見﹔普通公路橋梁、高速公路橋梁、市政橋梁……各種橋梁數量遠超中國其他城市。
“重慶依山而建,鄰水而成。地勢落差大,公路交通、軌道交通多用高架橋形式,獨特的地形地貌和立體的交通布局,共同孕育出山水之城獨有的橋梁發展格局。”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05年,重慶就被茅以升橋梁委員會認定為中國“橋都”。
悅來嘉陵江大橋。陳林攝
最美橋都
8D重慶獨特風景
因為江河阻隔,重慶人渴望橋,喜愛橋。
家附近要修橋了?何時動工、何時通車?這都是市民們最關注的新聞。每當一座橋通車,不少市民會走出家門,興高採烈地去“踩橋”。
“踩橋”這種特殊的慶祝方式,早在牛角沱嘉陵江大橋通車時就有了。
牛角沱嘉陵江大橋。謝智強翻拍
1966年1月20日,耗時近8年時間修建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橋正式通車,全城轟動。“通車前幾天,橋上都是行人,可能從那時開始,重慶人對橋就有了很深的感情。后來,每一座橋通車,都有好多市民來‘踩橋’。”家住江北區的市民陳安惠說。
白居寺長江大橋通車市民去踩橋。(資料圖) 吳汪洋攝
隨著重慶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打造,讓重慶中心城區的馬路、跨江大橋、立交橋、軌道列車交錯層疊,成為這座8D城市獨特的風景,時常出現在攝影愛好者們的大片和短視頻裡。
遠眺東水門長江大橋。崔景印攝
“重慶中心城區跨江大橋跨度不太大,人站在岸邊,很容易將整座橋盡收眼底。”常常背著相機、無人機“打望”重慶的攝影從業者崔景印說,重慶獨特的山水,讓橋梁成為了獨特的城市景觀。
為讓更多人看到重慶橋梁之美,重慶正通過提升工程,打造“最美橋都”——千厮門嘉陵江大橋拓展出“城市陽台”,讓市民游客站在橋頭更好觀風景﹔東水門長江大橋增設電扶梯、垂直升降梯,為市民游客貼心搭建起慢行系統……
奮進橋都
創出多項世界之最
在重慶,你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橋。
朝天門長江大橋、萬州長江大橋,遠眺宛若一道彩虹,這是拱橋﹔
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用梁或桁架梁作主要承重結構,這是梁橋﹔
郭家沱長江大橋, 靠纜索“吊”起橋面,這是懸索橋﹔
白居寺長江大橋、千厮門嘉陵江大橋,主梁用許多拉索斜拉在橋塔上,這是斜拉橋。
千厮門嘉陵江大橋。張坤琨攝
豐富的橋型,也讓重慶橋梁創造多項世界之最 ——
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建成時,是世界最大跨徑連續剛構橋﹔
朝天門長江大橋建成時,是世界最大跨徑鋼桁架拱橋﹔
萬州長江大橋建成時,是世界上最大跨徑鋼筋混凝土拱橋﹔
白居寺長江大橋建成時,是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斜拉橋……
這一座座橋梁、一個個紀錄背后,是無數個攻堅克難的故事。
亮燈后的蘇家壩立交與菜園壩長江大橋,靚麗明快的色彩,成為夜幕下一道別樣的風景。張坤琨 攝
重慶橋梁專家劉成清回憶,牛角沱嘉陵江大橋上清寺一側原本是座山,當年為建設引橋,工地每天穿梭著上千人,許多學校還為牛角沱嘉陵江大橋設立了義務勞動日。在沒有先進開挖機械作業情況下,10萬立方米的土石方,短短幾個月就被大家搬運一空。
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斜拉橋白居寺長江大橋,全橋用鋼量總重約4.43萬噸。為使結構受力合理,節約投資,項目設計團隊對1034根杆件、394塊橋面板、101萬套螺栓進行精細化設計。
一座座橋梁,書寫著重慶人骨子裡迎難而上、奮進不止的精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