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頭圖

黔江:百年傳統村落 原生態覓鄉愁

2022年07月05日13:08 |
小字號

在黔江區五裡鎮五裡社區,有一座300多年歷史的古院落,看似普通和陳舊,卻融入了土家族建筑、雕刻、民俗等多種文化元素,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更是上百年來土家族傳統風貌和民俗文化的見証。來到五裡鎮程家大院,探尋當地人心裡的夢想家園。

程家大院全景。黔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程家大院全景。黔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300年的老院子

走進五裡鎮,一眼便被坐落在灰千梁子山間下的程家大院吸引住了。大院門前的石榴樹花開正茂,蝴蝶穿梭其間,別有一番風味。古院落呈“品”字形排列,保持著古朴的格局,以木質建筑形成的四角天井為主,布置錯落有致、古朴典雅,極具特色的土家朝門、天井壩、神龕,再現了300多年前“詩書傳家”的特色大院風貌。

“我們程家大院修建於300多年前,院子由上、中、下3個院子組成,民居均為土家族特有的吊腳樓,木質、穿斗式結構,歇山式屋脊,板壁花窗,青瓦屋面,四面回廊,2014年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提起程家大院,居民簡宇如數家珍,“除了中院子是光緒年間遭受火災后重建的外,上院子和下院子仍保留著乾隆時期的模樣,當時的匾額、木雕和神龕至今保存完好。”

大院一角。黔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院一角。黔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一段傳奇的故事

但凡老院子,總有道不盡的親情故事,見証一代代人的成長。那些走出老院子的人們,雖然身居都市之中,但偶爾總是會想念鄉下的老屋,回憶年少時老一輩講的那些關於庭院的傳奇故事。對於程家大院的居民來說也不例外,茶余飯后,他們總會與人不自覺地提起老院子那段歷史。

據記載,程家大院程氏是湖北麻城人,300多年前到黔江做官時留下來的,此后程氏族人再也沒離開過這裡。程氏從官場上隱退后成為商人,生意遍布湖南、貴州、湖北等地,很快成為富商。在此期間,程氏家族用3年時間,在當時的干溪壩(今五裡社區)修建了上、中、下三個院子,形成了一個家族院落。

“程家大院的確是300多年前湖北麻城程氏來黔江做官以后,留下來修建的祖居,建設工期長達3年。300多年以來它一直保持著原來的樣貌,在修建每個院落的時候都考慮到了它的布局和風格,再結合自然環境,體現出它獨特的風格。”簡宇表示,這個院子除了是對個人成長的一種見証,更是他們人生中的一段記憶,因為在這個老院子的房前屋后,到處都是他與伙伴們的童年記憶,也留有他們跟家人的溫馨畫面。

古老的窗花。黔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古老的窗花。黔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原生態裡覓鄉愁

如今,行走在程家大院,廢舊的石磙、石磨等農器擺放在庭院。大小朝門、奇花異草、青石板院子讓人耳目一新,家規家訓牌匾、吊腳樓原汁原味。昔日賣不出去的農副產品也成了搶手貨,伴隨著交通的暢通,長年沉寂的古院落成為了重慶人旅游的新去處。

300多年的歷史傳承中,程氏后裔逐漸發展到了1000余人,分布在黔江各地,而居住在程家大院的程氏后人們仍保持著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的家風祖訓,為古院落增添了一抹煙火氣。

“老屋、稻田、奇山豬龜吻,交融在一起,真是太美了。”當日,來自湖北的游客向先生和朋友攜手漫步在古院子的天井,探究土家族建筑的魅力。

據介紹,程家大院修建完工以后,程氏便在此定居,並開辦私學教化四方,至今院內還保留著反映治學、持家的5塊牌匾。這五塊牌匾分別是宮牆偉望、學冠群英、壽比商翁等,每塊牌匾都有它獨特的故事,具有保護意義。

五裡社區黨總支書記程舉德說:“程家大院現在有80多戶200多人,大家共同的意識就是不僅要把大院保護好,還要謹遵家訓、崇德揚善,鄰裡之間和睦團結。程家大院是黔江現存最完整的清朝乾隆年間歷史建筑,鎮、社區兩級都高度重視保護工作,還編制了《程家特色大院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在落實好日常巡護管理的同時,還將結合鄉村旅游,進行適度的旅游開發,從而實現保護和發展兩結合。”(田丹、黃英、田鵬)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