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這裡每天都可以推窗見綠”

本報記者  劉新吾
2022年12月21日16: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長江經濟帶覆蓋中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全國一半左右,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中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許多外國友人工作、生活在這裡,見証、參與了這些變化,也對長江經濟帶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詹姆斯在當地一輛貨運列車的駕駛室錄制短視頻。受訪者供圖

詹姆斯在當地一輛貨運列車的駕駛室錄制短視頻。受訪者供圖

  湖水澄碧,岩壁高聳,10余座湖泊如珍珠般鑲嵌在大地上。如詩如畫的景點忽然響起一個聲音:“這裡曾經是礦山,現在是生態游園。”循聲望去,一位棕色頭發、濃眉大眼的外國人笑對鏡頭,聲音洪亮,正在介紹重慶渝北區銅鑼山礦山公園的變化。

  他叫詹姆斯·亞歷山大,來自英國,目前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的外籍記者。

  2003年,詹姆斯臨近大學畢業時,偶然聽老師說起有個來中國教書的交流項目,便報名參加。“來重慶,真是陰差陽錯。”詹姆斯笑道,受母親影響,他喜歡吃辣,便在工作人員推薦下來到重慶。此后,他娶了一位重慶姑娘為妻,在重慶安下家來。身為記者的他穿行於巴山渝水間,目睹了長江上游生態環境的變遷。

  “既有綠水青山‘顏值’,又有金山銀山‘價值’。”在詹姆斯看來,這些年,重慶注重生態環保綠色發展,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成果顯著。銅鑼山礦山公園就是重慶綠色發展的生動縮影,這裡曾因採礦而灰塵漫天,近年來,渝北區大刀闊斧修復治理,植樹造林,廢棄礦坑變為碧波蕩漾的美麗公園,如藍寶石散落在銅鑼山間,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詹姆斯對重慶生態環境的變化印象深刻。早些年,城區老式公交車運行時冒著黑煙﹔長江水質渾濁,漁民隨處捕撈,採砂船在江上來來往往。“現在可不一樣了。”說起如今的變化,詹姆斯如數家珍:公路上,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長江中,漁船紛紛上岸,採砂船、餐飲船不見蹤影﹔兩岸青山綿延,一江碧水東流……

  詹姆斯還拿出一組數據來印証:2021年,長江干流重慶段總體水質保持為優,74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8.6%。近年來,重慶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2021年達到54.5%,躋身全國前十。

  生態環境在改善,重慶發展方式也更綠色、更智能。曾經,當地有些企業偷排廢水廢氣,如今,許多企業進行環保改造,廢水廢氣達標排放。詹姆斯曾採訪過重慶果園港,這是中國單體最大的內河樞紐港。站在果園港碼頭,放眼望去,寬闊的江面碧波蕩漾,未見一點漂浮物。“船舶靠港作業時,可使用岸電,減少船舶因發電產生的噪聲和廢氣,港口負責接收處理船上污染物,生活污水零排放、生產廢水達標排放,封閉式運貨廊道減少揚塵……”果園港的綠色發展給詹姆斯留下深刻印象。

  詹姆斯一家住在照母山北側,閑暇時,他喜歡帶著兩個女兒去附近公園玩耍。他說:“這裡每天都可以推窗見綠,早上起床能夠呼吸到新鮮空氣。”在這裡生活近20年,見証了長江重新煥發勃勃生機,他已經深深地愛上這方山水。他感慨說,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正“不斷提升沿岸居民的幸福感”。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21日 17 版)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21日 17 版)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