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智能制造,讓傳統產業煥新機

王欣悅
2023年01月31日11: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31日 05 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31日 05 版)

  生產一輛汽車,最快需要多長時間?在智能車間,自動化率能提高到多少?汽車焊接,精度能控制到什麼程度?

  帶著對汽車生產的興趣,記者走進長安汽車兩江工廠,感受智能制造的魅力。裝配線上,攝像頭掃碼零部件,根據件號進行匹配﹔沖壓線上,全自動沖壓機以每分鐘15次的節奏運轉﹔焊接車間,實現藍光自動檢測、激光在線檢測,焊接精度在1.5毫米以內……經過多道程序,在自動化率達92%的工廠,最快用了18個小時,一輛汽車就下線了。如今在重慶,智能生產場景早已不再鮮見,智能化讓制造業煥發新的生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2022年,重慶實施1503個智能化改造項目,新建182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帶動企業運營成本、不良品率、能耗等下降,助推產業向價值鏈和創新鏈中高端躍升。數據為証:智能化改造后,長安汽車兩江工廠作業自動化率提高10倍,人均產出效率提升2.2倍,自動糾錯防錯能力提高10倍。這說明,推動制造業更加智能,有助於企業提質增效,不斷培育新動能。

  長安汽車渝北工廠機電高級技師劉源是黨的二十大代表,也是堅守一線30多年的技能工人,見証了制造變智造的過程。他說:“得益於物聯網技術,車間設備的‘健康’情況能被實時監控,我們更多是預防性維護、預測性維護。”的確,讓制造更智能,一個重要方面是讓“啞設備”變得“耳聰目明”,在生產、維護、檢修等各環節實現聯網,幫助設備和人、系統“彼此對話”。加快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變革是大勢所趨,隻有不斷深化智能升級、補齊產業短板,才能在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中厚植產業新優勢。

  智能制造本質是制造,要以先進工藝和設備為支撐。走進宗申動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101工廠,目之所及全是數字化設備,工人師傅們隻需動動手指,即可完成操作。無人運輸車不停穿梭,將配件准確送達指定位置﹔繁忙的機器人、飛速旋轉的自動化設備隨時保持運轉。當自動化系統融入生產線,制造的精度高了,生產的效率高了,對產品設計、研發、生產、管理等過程的要求也高了。這就需要企業不斷提高對基礎零部件、工藝技術等關鍵環節的供給能力,把制造水平搞上去,夯實智能制造的基礎支撐。

  智能制造關鍵在智能,要以大數據為依托,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拿汽車焊接來說,火花一旦落到車身,會影響漆面質量。重慶一家公司將智能視覺終端嵌入工業互聯網,開發出5G智能焊接大數據平台,預測火花飛濺情況的准確率達92%以上。這是重慶實施工業互聯網平台培育行動的成果,通過匯聚工業大數據,實現技術應用的共享。目前,重慶已累計實現每萬人5G基站數量19個,國家“星火·鏈網”區塊鏈超級節點落戶,獲批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拓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將逐步實現同頻共振。

  在生產車間,一輛擁有上萬個零件的汽車,至少要經過沖壓、焊接、涂裝、總裝等環節,技術精密、流程復雜。智能制造的培育與壯大,同樣是系統性工程,需要企業、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等主體協同發力。立足當前、謀篇未來,錨定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以先進技術賦能智能制造,我們一定能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作者為本報重慶分社記者)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