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視頻>>要聞

正確認識骨關節炎 這幾點不可不知

2023年02月09日20:42 |
小字號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觀看人民網視頻訪談,我是主持人文彥。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發病率極高,其中,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關節炎類型。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膝蓋痛、腰背痛,尤其是上下樓時膝蓋疼痛明顯,休息后可減輕,很多人管這叫“風濕”,其實,很大可能患的是“骨關節炎”。那麼,骨關節炎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呢?今天,我們邀請到重慶鬆山醫院骨科主任王愛民,帶大家了解一下骨關節炎的相關問題。王主任,您好!

王愛民: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骨關節炎到底是一種什麼病呢?

王愛民:骨關節炎是一種較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也被稱為“骨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骨與骨連接構成關節,關節被軟骨所覆蓋,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軟骨被磨壞變糙,關節摩擦系數增加,從而產生疼痛和活動受限、摩擦音、肌肉張力增大等現象。

主持人:骨關節炎有哪些常見症狀呢?

王愛民: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以膝、指間等關節最常見。初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休息后好轉,活動后加重﹔晚期可以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夜間痛。關節局部疼痛常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寒冷、潮濕環境等均可加重疼痛。

其次,關節僵硬。常見於膝、指間等關節,晨起時關節僵硬及發緊感(俗稱晨僵),活動幾分鐘后可緩解。

第三,關節畸形。關節腫大以膝關節、指間關節最為常見,膝關節因骨贅形成和關節積液造成關節腫大較明顯。

第四,骨摩擦音。常見於膝骨關節炎,由於軟骨破壞,關節面不平整,活動時可以出現骨與骨摩擦的聲音。

第五,肌肉萎縮。常見於膝骨關節炎,關節疼痛和活動能力下降可以導致受累關節周圍肌肉萎縮,關節無力。

主持人:哪些人群容易患上骨關節炎呢?

王愛民:年齡在40歲及以上、女性、肥胖或超重、有關節創傷史的人群為骨關節炎的高危人群。關節周圍肌肉萎縮、長期從事負重勞動等特殊職業、有骨關節炎家族史等,同樣也會增加骨關節炎患病風險。根據危險因素早期識別骨關節炎高危人群,針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進行早期干預,有助於延緩骨關節炎發病和疾病進展。

主持人:如何確診是患上骨關節炎呢?

王愛民:“X線檢查”是骨關節炎確診的“金標准”。在X線片上骨關節炎的三大典型表現為:受累關節非對稱性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一般建議做的檢查包括:血沉、風濕三項、抗CCP抗體、抗核抗體,腫痛關節的X片,必要的話可以做關節B超、CT或者磁共振檢查,可以和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其他關節炎鑒別。

主持人:骨關節炎的基礎治療包括哪些呢?

王愛民:對於初診的骨關節炎患者,首選基礎治療,包括健康教育、運動治療、物理治療和行動輔助支持,強調改變生活及工作方式的重要性,使患者樹立正確的治療目標,幫助患者減輕疼痛並改善和維持關節功能。

其次,建議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及工作習慣,如避免長時間跑、跳、蹲,同時減少或避免爬樓梯、爬山等。

減輕體重不但可以減輕關節疼痛,而且可改善關節功能。

最后,正確合理的運動治療和物理治療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關節炎症反應。對於髖、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推薦在日常生活中採用行動輔助支持治療,通過減少受累關節負重來減輕疼痛。

主持人:哪些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都有哪些手術方法?

王愛民:手術治療是針對有手術指征的患者,總體來說是對於非手術治療無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以膝關節為例,手術的方式有多種,需要結合病人的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關節內半月板損傷引起交鎖症狀的患者可做微創的關節鏡手術﹔對於已經有關節畸形的患者,可以考慮行截骨手術糾正膝關節的力線,或關節置換手術如單髁置換術、全膝關節置換術。

主持人:如何防治骨關節炎呢?

王愛民:第一,維持正常體重。跟體重正常者相比,肥胖者患膝骨關節炎的風險高達3—5倍,積極減肥能減輕髖關節和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因為骨關節炎可影響運動能力,所以肥胖者需通過控制飲食的方式來減肥。

第二,做好保暖。避免關節處吹風,戶外騎行時盡量戴上護膝。天氣降溫時不能為了愛美而穿短裙,做好身體保暖,防止風寒濕邪入侵。骨關節炎患者出現疼痛時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止痛藥,必要時需採取外科手術來改善生活質量。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王主任的分享,同時也感謝大家的關注,再見!

王愛民:再見!

(責編:劉祎、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