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司法修復基地、車載法庭、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
盤點兩高報告中的“重慶元素”

“車載便民法庭”開到萬州轄區。(本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冉孟軍\視覺重慶
3月7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兩高報告中,多次提及重慶法院和重慶檢察院工作,點贊成渝金融法院等多個方面的“亮點”工作。讓我們一起看看兩高報告中有哪些“重慶元素”。
元素一 生態司法修復基地
報告指出,河南、湖北、重慶、陝西、寧夏法院在黃河濕地、丹江、三峽庫區、秦嶺、賀蘭山等建設生態司法修復基地,讓受損生態得以修復。
重慶打造長江生態司法修復特色品牌,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巡回審判站增至45個,實現長江生態司法修復由“點上開花”到“串珠成鏈”。
重慶高院在南山建成重慶法院環境司法展示館,在廣陽島建立生態司法修復基地,助推長江上游最大江心島生態修復。市五中法院、江津法院在“長江入渝第一島”江津中壩島建立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川渝司法協作生態保護基地。在西南唯一“國際濕地城市”梁平設立雙桂湖司法保護實踐基地,對三峽庫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濕地保護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元素二 車載法庭
報告指出,繼承和發揚馬錫五審判方式,內蒙古、重慶、西藏、甘肅、寧夏等法院依托馬背法庭、車載法庭開展巡回審判,暢通司法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2012年,重慶法院在全國率先研發“車載便民法庭”,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經過10余年應用拓展和功能創新,“車載便民法庭”已升級到第三代5G版,可開展法治宣傳、智能訴訟、多元解紛、執行指揮、遠程接訪等業務,具備跨域立案、跨域送達、智能庭審、訴調確認及當場制作帶防偽簽章裁判文書等功能。
2022年,全市“車載便民法庭”共開展巡回審判、全域立案、執行指揮、法治宣傳3600余次,提供証據提交、案件查詢、文書送達等智能訴訟服務7000余件次,現場以案釋法、以宣普法、以詢講法,被老百姓親切地稱呼為“家門口的法院”。
元素三 跨行政區劃法院
報告指出,增設南京海事法院、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高起點高標准建設北京、上海、成渝金融法院,加強跨行政區劃法院建設,人民法院組織體系更加適應國家發展戰略需要。
2022年9月28日,成渝金融法院正式揭牌。成渝金融法院是全國第一家跨省域集中管轄相關金融案件的專門法院,管轄重慶市以及四川省屬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范圍內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相關金融民商事和涉金融行政案件。該法院案件管轄區域包括重慶市全域38個區(縣),以及四川省屬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范圍內的15個市、113個縣(市、區)。
元素四 川渝深化檢察協作
報告指出,遼吉黑、滬蘇浙皖、贛鄂湘、川渝深化檢察協作,服務東北全面振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三年來,川渝檢察機關聚焦交通物流、生態環保、知識產權、經濟金融等重點領域,不斷深化跨區域檢察協作,共建立協作機制76項,協同辦案241件,聯合督辦案件6件,聯合發布典型案例10件。今年1月,重慶市檢察院和四川省檢察院聚焦成渝金融法院法律監督工作,“雲簽約”達成18項共識。前不久召開的第五次全市檢察工作會議上,又提出設立成渝金融檢察官辦公室,建立健全案件管轄、線索移送等機制。今年以來,重慶檢察機關已辦理金融檢察監督案件11件。
元素五 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
報告指出,安徽、廣西、重慶等地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積極適用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讓以身試法者承擔重罰,警示潛在違法犯罪。
五年來,全市檢察機關與人民法院、生態環境等部門建立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銜接機制,同步推進污染防治監督,加大辦案力度。經過檢察機關辦案督促,追償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費用1.1億元。
全市檢察機關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監督活動,辦理食藥品行政公益訴訟案1447件、民事公益訴訟案167件。市檢察院與行政機關簽訂協作機制,加強食藥品安全領域檢察公益訴訟與行政執法銜接。檢察機關通過辦案,追償食品藥品民事懲罰性賠償金2600萬元。
元素六 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
報告指出,最高檢攜手中國殘聯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重慶、四川、福建等地檢察機關針對殘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殘疾人康復和就業權益等開展公益司法保護。
重慶市檢察機關以深化“莎姐”工作機制為載體,持續打造“莎姐”未成年人保護檢察品牌,實現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一體化辦理,切實做好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工作。開展維護未成年人權益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立案402件,推動解決了200多個社會關注的痛點、難點問題。將適齡殘疾兒童未接受義務教育納入公益訴訟小專項監督行動的重點。一起督促保護殘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權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檢會同中國殘聯聯合發布的殘疾人權益保障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兩高報告十大關鍵詞>>>
1 掃黑除惡
依法審結涉黑涉惡案件3.9萬件26.1萬人,一批為害一方的“村霸”“街霸”“礦霸”被繩之以法
2 反腐
審結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11.9萬件13.9萬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
3 懲治網絡犯罪
協同公安機關從嚴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審結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案件22.6萬件
4 打擊涉民生領域犯罪
依法懲治危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犯罪,嚴厲打擊整治養老詐騙
5 加強人格權保護
審結人格權糾紛案件87.5萬件,從嚴追訴網絡侮辱、誹謗、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1.4萬人
6 保護未成年人
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從嚴追訴性侵、虐待、暴力傷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9萬人
7 打擊金融犯罪
審結金融犯罪案件10.1萬件,從嚴追訴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金融犯罪
8 基本解決執行難
受理執行案件4577.3萬件,執結4512.1萬件,執行到位金額9.4萬億元,918萬人迫於信用懲戒壓力主動履行了義務
9 優化營商環境
依法再審糾正張文中案等重大涉產權刑事冤錯案件209件283人,依法懲治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起訴62.1萬人
10 公正司法
全面排查1990年以來的1334.5萬件“減假暫”案件,對存在問題或瑕疵的5.9萬件逐案整改,堅決防止“紙面服刑”“提錢出獄”
本報記者 黃喬 實習生 張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傅山祥代表:深化對口支援合作 推動庫區綠色發展
- 人民網重慶3月7日電 (劉政寧)全國對口支援三峽重慶庫區已走過30個年頭。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萬州區五橋街道香爐山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傅山祥建議,進一步完善對口支援工作機制,推動對口支援工作向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更深層次走深走實。…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