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多來,重慶醫療服務圍繞“環境美、服務美、人文美”發力
一點一滴改善 提升就醫體驗
核心閱讀
2018年起,重慶啟動以“環境美、服務美、人文美”為內容的醫院建設,推進全市醫療服務改革。截至目前,已評出優秀醫院66家,帶動全市醫療服務水平和就醫環境明顯改善,醫院滿意度由全國中等上升至前列,進一步充實了患者“滿意清單”。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8日 13 版)
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走廊拐角處,兩名兒童治愈出院,照顧他們的醫護人員送上祝福﹔
在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內車輛來往,秩序井然﹔
動動手指,在家也能線上問診名醫,互聯網醫院讓更多群眾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
…………
2018年起,重慶啟動以“環境美、服務美、人文美”為內容的醫院建設,推進全市醫療服務改革,出台實施方案和評審辦法。
截至目前,已評出“美麗醫院”66家,帶動全市醫療服務水平和就醫環境明顯改善,醫院滿意度由全國中等上升至前列,進一步充實了患者“滿意清單”。
環境升級
讓患者更舒心
來到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目之所及處,醫院設置了許多長椅。道路兩旁,廣場上,醫院大樓前,等待診療結果的過程中,來就醫的市民在長椅上休息。
一點點微小的改變,為患者帶來了很多暖意。
作為一家擁有70多年歷史的三甲醫院,如何提升患者的就醫舒適度,在這個問題上,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沒少下功夫。
“以前,這裡的業務用房建筑風格雜亂,外牆瓷磚部分脫落,空調外機箱位參差不齊,既缺乏美惑,還存在安全隱患。”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醫院以“美麗醫院”建設為契機,對院區環境進行全面整治——建設車輛換道,形成院內交通“微循環”,人車分流,提升就醫效率﹔改造外科大樓地下樓層污水管網,地下污水直排能力提高90%以上﹔啟動各樓棟的舊房裝飾改造工作,外立面裝飾一新……僅僅7個月時間,醫院面貌脫胎換骨。
面對“停車難”這一就醫“痛點”,沙坪壩區政府與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合作,在大門外設立了立體停車位,緩解院門口的交通擁堵。一系列舉措讓醫院環境發生了改變。
璧山區人民醫院院長郭進軍介紹,醫院已在80%的病房設置獨立衛生間,公共廁所設置全自動化感應水龍頭、擦手紙等設施,並安排專人保潔,還增設了無障礙設施、母嬰室、緊急呼叫系統等。
現在,重慶各家醫院環境更美了,廁所衛生更好了,停車找車位更方便了……全市各醫療機構立足自身實際,通過一個個創新舉措,不斷提升就醫環境,提升患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4年多以來,重慶公立醫院業務用房突破1300萬平方米,陸續新建投用了重慶醫科大學附二院江南院區、璧山區人民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兩江院區等一批新醫院或院區,已創建無煙醫院1192家,獲評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35家、生態文明示范醫院50家。
智能服務
讓患者更放心
午飯時間,徐偉沒閑著,在手機上給患者調整用藥:“根據你的血常規,需要再加一片藥。”作為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生,徐偉已經習慣了網上為慢病患者診療。
“糖尿病、甲亢等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治療,按周、按月調整用藥劑量。”徐偉告訴記者,現在,患者不再需要定期來醫院挂號排隊,線上就可以問診。目前,徐偉每個月會接待700余人次的線上問診。“在線問診過程中發現患者病情出現異常,我可以及時幫他們預約檢查、預約住院,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2021年5月,三峽醫院互聯網醫院平台“三峽醫院”手機APP正式上線,主要用戶是慢病和需要定期復診的患者。互聯網醫院隨訪中心的人員會依據醫生制定的隨訪路徑和在線門診時段,定期安排好出院、門診和體檢。患者在線與醫生進行視頻復診或圖文復診,醫生根據患者情況開具處方,醫院將藥郵寄到患者家。
最近,重慶市渝北區市民張桂枝隻用了不到一分鐘,就用手機成功預約第二天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內科號。
近年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推出全新的挂號服務模式——非急診號全預約挂號,讓“數字多跑腿、患者少跑路”,旨在緩解患者挂號、候診、繳費時間長,就診時間短等問題。
在重慶市中醫院,患者看完病,不必排隊取藥,隻要在就診時向醫生提出需要配送、完成支付流程后,即可在家坐等煎好的藥劑上門——這是該院打造的智慧藥房服務平台,為市民提供中藥代煎、送藥上門、藥事咨詢等“一站式”服務,取藥就像取快遞一樣方便。
數據顯示,4年多以來,重慶新增三甲醫院5家,總數達到44家,二甲醫院實現區縣全覆蓋。醫院建設,不僅讓患者感受到醫院服務水平的提升,還讓患者感受到重慶市各級醫療機構就醫環境的改善。
“文化”搭橋
讓醫患更貼心
小朵和小桑從外地來重慶研學,沒想到,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的一次常規體檢,卻查出了心臟疾病。為了讓兩名小朋友安心接受治療,醫院派出專業的社工,為他們提供心理支持。
在醫院的兒童活動中心,“開往春天的列車”“童心診所”“繪畫圖冊”……各類兒童玩具,良好的醫患溝通,舒緩著就醫兒童和家庭的情緒壓力。
“小朋友,明天我們就要打針了,是什麼感覺呢?就像被蜜蜂叮了一下。”社工范筱正在為孩子們做術前的心理輔導。為了讓孩子們更加配合治療,減少恐懼感,醫院通過社工搭建起醫患溝通的橋梁。
在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院搭建了視聽平台,讓腫瘤患者和家屬能夠來這裡放鬆情緒。“有雨滴的聲音,微風吹過樹葉的聲音,還有鳥鳴,我們希望通過大自然的聲音和景象,讓患者暫時擺脫疾病的痛苦。”醫院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在重醫附一院,由14名優秀的醫院退休專技人員組成“夕陽紅”南丁格爾志願者導醫隊,為患者提供導醫服務,並根據季節變化,彈性安排挂號人員、導醫等提前上班﹔努力提升患者、醫護人員滿意度。
不僅是對患者,面對醫生的高壓工作環境,不少醫院也有針對性地為醫護人員提供人文關懷。
“隻有擁有了好的工作環境,職工的積極性才能更高,醫院也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郭進軍說。近年來,該院不僅設置了獨立的醫護辦公和值班室,還建立了職工瑜伽室、籃球室等人文陣地,進一步提升了醫務人員生活工作品質,增強他們的歸屬感。
重慶市中醫院為提升職工素養,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開展人文培訓講座,建設學習型醫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建設“精神堡壘”雕塑,體現“大醫精誠 醫者仁心”的人文理念……
“以環境美、服務美、人文美為主要內涵的醫院建設,補上了此前各級醫療機構存在的短板,改善了群眾的就醫體驗。”重慶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醫院建設以群眾的需求為導向,最終實現了群眾滿意度的大幅提升。
(陳琦參與採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