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重點項目用地保障跑出“加速度”

今年1至11月,我市審批建設用地619宗、80.16平方公裡

2023年12月14日08:2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助力渝西高鐵建設有序推進 攝/尹詩語

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助力渝西高鐵建設有序推進。攝/尹詩語

臨近歲末,我市各類重點項目掀起新一輪建設熱潮。軌道交通24號線一期地龍灣站主體結構第一板襯砌混凝土澆筑正式開始,渝昆高鐵川渝段鋪軌工作進入永川境內……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是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的“助推器”。數據顯示,1至11月,全市審批建設用地619宗、80.16平方公裡﹔其中獲國家批准用地15宗、面積45.57平方公裡、佔比56.8%,各級重點項目用地實現“應保盡保”。

“主動服務、聯動協調、數字賦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用12個字道出保障用地背后的關鍵。在面對國家、市級重大項目數量多、難點多、用地需求大的形勢下,我市全力做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創造出一個個重慶“加速度”。

主動服務解難題

助力“米”字型高鐵網提速建設

11月7日,渝西高鐵康渝段鬆坪村、賈家壩、洋房子3座特大橋線下主體工程順利完工,為全線按期順利建成投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在今年年初,該項目業主單位京昆高鐵西昆公司的征拆協調部副主任湯興忠還在為用地審批發愁。“經核查,初設批復用地與原預審用地線路比對重合度低於80%,需重新申請辦理用地預審。”湯興忠介紹,項目還涉及佔用生態保護紅線論証等,也為報批工作增加了難度。

為解決該項目的報批難問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前介入項目前期選址、現場調研,組織西昆公司學習報件工作,並協調自然資源部加快審批流程。今年3月,該項目啟動用地報批工作,8月3日獲批。

“不到半年時間,項目所涉及重慶市范圍內的正式用地就得到批復,這是我完全沒想到的。”湯興忠介紹,目前項目重慶段已在辦理土地劃撥手續,而項目所涉及其他省市的正式用地均還在報批過程中。

能在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的賽道上跑出“加速度”,秘訣便在於一個“變”字——變“被動保障”為“主動服務”。

“我們對市級以上重大項目規劃許可、用地審批實施專人專班、提前介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聚焦用地審批全流程,全系統主動靠前服務,為重點項目的選址選線提供合規性分析等支撐性、基礎性服務,引導項目用地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用地定額標准和供地政策,確保項目用地順利通過審批。

今年1月至11月,我市累計審批交通類重大項目建設用地32宗、33.6平方公裡,特別是成渝中線、渝西、渝萬、成達萬等4條高鐵均在今年獲批,“米”字型高鐵網和國家綜合性鐵路樞紐正提速構建。

聯動協調強保障

助力現代化水網建設加速推進

11月7日,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聖中水庫大壩填筑成功封頂,標志著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唯一新建調蓄水庫”基本建成。

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整體管網線超480公裡,用地涉及永川、大足等11個區縣。”重慶市西部水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征地移民部經理石軍介紹,項目用地點多面廣,完全沒想到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了整套用地審批手續。

5月24日,該項目正式獲批。“得益於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專人指導,幫助我們在項目用地報批全流程上加快了進度。”石軍表示,今年以來,單是項目用地報批協調會就召開了7次。

針對我市交通、水利等重點項目用地,全市規劃自然資源系統及時共享項目用地保障和后續服務工作信息,加強上下聯動和協調聯絡,強化與發改、水利、農業、林業等部門及項目業主的溝通協作,切實打通項目服務保障的全環節。

以藻渡水庫項目為例。通過建立市區兩級規資、水利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提前研判項目用地難點問題,項目先行用地在取得初設批復后,3日內市區兩級完成初審復審,上報至自然資源部后7日獲批,確保了項目開工用地。

今年1至11月,我市累計審批水利類重大項目建設用地7宗、5.2平方公裡,有效保障了回龍場水庫、洪塘水庫、幸福水庫、百島湖水庫等重大項目用地。

數字賦能提質效

助力工業項目快速落地

制造業是重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興產業、強實體,離不開土地資源要素支撐。

聚焦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變“項目等要素”為“要素找項目”,主動了解工業項目用地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逐一制定解決路徑和方案,推動項目早落地、快投產。

位於涪陵高新區的華峰138萬噸功能性新材料一體化產業鏈項目(以下簡稱“華峰項目”)就是受益方之一。

“項目於10月24日報件,10月27日就獲得市政府批復。”重慶華峰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公司項目報批用時最短的記錄。

以加快審批、優化服務為重點,我市正全力優化用地報批全流程。以華峰項目為例,涪陵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動與市用地事務中心對接,科學制定報批方案。同時,落實科室牽頭聯絡制度,清單化管理、節點化推進,全力推動項目落地進程。

“項目實現快審快批,與用途管制信息系統的應用密不可分。”涪陵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辦公室主任趙雪靜介紹,得益於全程網上報件、網上審批,近3個月全區共批復工業項目5個、163.99公頃。

從重審批到重服務,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建立用途管制數字化標准體系,實現了用地審查階段全過程電子化申報和智能化審核,“區縣—市—部”三級系統動態互聯,網上報件、網上審批全面覆蓋。

用地審批的效率,決定項目落地的快慢。為此,我市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持續強化政策供給,同時開通重大項目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即來即審、審完即報,確保項目建設用地“零障礙”,帶動工業項目建設投資提速。

今年1至11月,我市累計審批工業類重大項目建設用地27宗、6.3平方公裡,有效保障了璧山長安線控底盤及輕量化項目、涪陵贛鋒鋰電年產24億瓦時動力電池項目等重大項目用地。

張亞飛 黃偉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