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新制勝 強化人才引領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5日 12 版)
“重慶是一座充滿魅力的人文城市,在人才政策力度、環境舒適度等很多方面都讓大學生們心動。作為校園引才大使,我要讓更多同學知曉重慶引才的滿滿誠意!”來自重慶墊江的清華大學機械系碩士研究生蔡正浩在“百萬人才興重慶”全國重點高校巡回引才活動上表示。
高品質鑄造品牌活動,人才吸引氛圍更濃。重慶圍繞“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大力實施“百萬人才興重慶”系列引才活動,打造全國重點高校巡回專場招聘、博士渝行周等子品牌,每年引進市外人才超6萬人,城市與青年人才雙向奔赴的氛圍越發濃厚。
近年來,重慶加快打造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四大科創高地,分類有序推進金鳳實驗室、明月湖實驗室、廣陽灣實驗室、嘉陵江實驗室等四大實驗室建設,推動16個戰略領域技術創新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3%,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連續4年保持全國前列,人才匯聚迸發的創新之火,照亮了重慶邁向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新征途。
位於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金鳳實驗室,自2022年6月揭牌以來,已集聚卞修武、段樹民、董晨、楊正林等院士領銜的29個科研團隊,科研人員超300人,首次集中發布7項科技創新成果。取得這些成績,靠的就是頂尖人才、領軍人才的引領驅動。
長壽區正在打造的新材料人才專區,已集聚巴斯夫等規上化工及新材料企業120余家,引入張立群、張聯盟等院士專家團隊,擁有國家級、市級人才102名,專業技術人才約5.2萬人、高技能人才約4.1萬人。
高規格夯實政策體系,人才支持力度更大。厚植沃土,廣聚賢才。重慶大力實施博士后“倍增”計劃,出台“黃金18條”,建立“站前、站中、站后”全鏈條資助體系,連續3年引進博士后突破1000人,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全市設立博士后科研平台539個,其中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4個,出站留渝率5年間從不足70%升至90%。
這只是重慶以政策“引力”激發人才“活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系統重塑市域科技創新體系,完善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服務機制﹔實施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研究項目特別資助等舉措,個人綜合資助最高可達104萬元。
高能級建設聚才平台,人才發展空間更廣。平台給力,人才發力。從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智造高地到國家大學科技園、環大學創新生態圈,重慶一直致力於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培育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為人才搭建廣闊舞台。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新增科技型企業11642家,今年全市科技型企業有望突破5.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望突破7000家。
一系列人才平台數據格外耀眼: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集聚研發平台964家,新型高端研發機構82家,全市擁有76所高校,45家三甲醫院,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超過1000個。巴渝大地正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老師們演《雷雨》!這堂語文課竟然“備”了十年
- 名篇《雷雨》被搬上話劇舞台,台下數千師生齊聚,周朴園、繁漪、魯侍萍、周萍、周沖、魯貴、魯大海、四鳳陸續登場…… 這些表演者怎麼這麼眼熟?啊?!居然是我的語文老師們! 學校語文老師們帶來的《雷雨》精彩表演。付軍攝 日前,重慶市高中語文任務群教學研討活動在重慶七中舉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