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政務

沙坪壩 “一條路”串起城鄉融合好生活

2024年04月17日12:3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回龍壩村景觀路四季花開 攝/張成勇

回龍壩村景觀路四季花開 攝/張成勇

沙坪壩區嘉陵江繞城而過,歌樂山、縉雲山縱貫南北,面積396平方公裡,城鎮化率達97%。

穿山跨河,沙坪壩區構建起都市與鄉村間“半小時交通圈”和“半小時經濟圈”格局。這背后離不開“毛細血管”——農村公路的暢通。

修一條路、造一片景、惠一方人。目前,來自市交通運輸委和沙坪壩區交通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沙坪壩區(直管區)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852公裡,農村公路網密度達408公裡/百平方公裡,是全市農村公路203公裡/百平方公裡的2倍多。沙坪壩區平均建制村公路通達率100%、通暢率100%,10戶以上村民小組通暢率100%,建制村公交通達率100%﹔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100%,全面消除三類及以上危橋危隧。

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2019年,沙坪壩區獲評“四好農村路”市級示范區縣﹔2024年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你疲倦了,不妨到這裡—石頭花園,親近自然﹔你累了,不妨到這裡——螢火谷文創農場,看光追光﹔你覺得枯燥無味,不妨來這裡——三合美術館,陶冶情操﹔你要感受浪漫,不妨來這裡——鏡藍染,體驗‘男耕女織’生活……”

嵌在城市中的鄉村——沙坪壩區豐文街道三河村,緊靠大學城和縉雲山。近年來,賦予了田園以詩意和鄉愁,該村從曾經的“空殼村”發展到如今遠近聞名的“藝術家村落”,吸引了遠山有窯、三合美術館等40余個項目入駐,走出一條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之路。2023年實現鄉村游35萬人次、營收1.2億元。

華麗蝶變的背后,與一條全長9.8公裡的最美農村公路——鹽堰路密切相關。

動態旅游觀光公交行駛在農村公路上

動態旅游觀光公交行駛在農村公路上

從通到暢到美

鹽堰路蝶變盤活三河村

鹽堰路,起於沙坪壩區豐文街道,止於青木關鎮,是兩地聯通的主要道路。

2018年之前,路面狹窄,坑坑窪窪,最窄處隻有4米,彎多坡陡。

三河村位於鹽堰路沿線,該村相關負責人表示,前些年村裡公路雖然硬化了,但全是水泥路,夏天灰塵特別多,加之村裡既沒有垃圾站,也沒有污水排放溝,汛期一來,公路上污水橫流,又臟又臭。別說城裡人來村裡旅游,就是本村人也不願意待。

由窄變寬、由通到暢、由暢到靚。轉變自2018年。沙坪壩區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突破口,鹽堰路也在這一時期迎來了“升級”。沙坪壩區交通局對全線進行了線型優化。2022年,該路全線完成三級公路標准提檔升級,這裡也由此成為重慶中心城區居民周末、節假日打卡的好去處。

周末,春光明媚,駕車穿行在寬8.5米的鹽堰路,一路鮮花盛開,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美麗鄉村畫卷﹔觀景平台、公交車站、公路服務站等附屬設施一應俱全﹔重點路段安裝上了公路智慧監測監管設備,實現了公路運行全過程雲管智治。

路通民心暢,道順百業興。

隨著鹽堰路的改造投用,三河村迎來新的發展。

近年來,三河村立足鄉村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吸引了一批書畫、陶瓷、蠟染、雕塑等行業藝術家創辦工作室、展覽館,既盤活了農村閑置資產,也帶動了本村100多人就業,並引來200多個“新村民”。“空殼村”變身成了熱點打卡地——“藝術村”,鹽堰路沿線建成了研學產業示范帶。三河村年接待游客從2018年5萬人次提升到2023年的35萬人次,旅游收入近5000萬元。

“‘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市公路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推動鄉村振興,沙坪壩區圍繞鄉村產業積極布局公交線路,依托省道串“珠”成線、連線成片,打造形成具有沙坪壩區特色的鄉村生態觀光路線,建成中井路、鹽堰路、縉雲山環道等10余條鄉村旅游示范公路,開行5條都市旅游休閑觀光公交,2條區域性鄉村旅游休閑觀光公交、10余條鄉村研學基地專線。

此外,該區按照“多站合一、資源共享”模式,推進區、鎮、村三級物流站場建設,打造集運輸服務站、鄉村驛站、土貨集市等功能於一體的集市驛站10個,健全了鄉村物流網絡。

有效推動了全區產業發展。2023年,全區鄉村旅游綜合收入4.17億元,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總收入1.2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萬元、增速6%。

動態旅游觀光公交行駛在農村公路上

動態旅游觀光公交行駛在農村公路上

充電喝咖啡買農產品

公路服務站裡的濃濃鄉愁

“沒想到,這裡還有充電樁,充電期間還可以點杯咖啡,這裡的環境我喜歡。”4月14日,天氣晴好,開車到三河村打卡的渝北區市民杜女士如此表示。她將愛車停放在鹽堰路石碾公路服務站充電,沒想到獲得如此多驚喜。

為推動最美“四好農村路”示范路建設,沙坪壩區交通局在石碾公路服務站設了8個充電樁,建設了近百個停車位,在服務站還引進了集咖啡、餐飲、團建於一體的多元化餐飲企業。

不僅如此,為帶動鄉村游,沙坪壩區在后槽路公交車站,同步打造了土貨集市:總長17米,兩排紅磚基礎蓋水泥的攤位,攤位前留了1米寬的購買區域。當地村民可以將自家種的蘿卜、白菜、土雞、雞蛋等農產品拿來賣,游客可以在此購買農產品。

為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沙坪壩區加強民生公交建設,開通了75條農村公交線路,870余輛農村公交﹔全面實行城鄉公交“同城、同車、同價、同服務”,全域實現“1小時免費·優惠換乘”,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連續多年保持在5A級水平。

為打造“暢安舒美”路域環境,沙坪壩區交通局以鹽堰路、后槽路為重點,大力開展示范路域環境整治行動。2021年以來,鄉村道路沿線栽種各類花果苗木1000萬平方米,沿線創建市級美麗宜居鄉村18個、市級美麗庭院2200個、建成“四美庭院”85個,村民的“通行路”逐步變為游客的“打卡路”。

智慧系統加持

為交旅融合保駕護航

“這一段路接連有三四個急彎,對面來車互相看不見。如今行車安全了,沿線安裝了智能防護設備和彩色抗滑薄層。”駕車行駛在鹽堰路上,沙坪壩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聊起曾經這樣表示。

著力建設數字交通,賦能公路管養智能化。近年來,沙坪壩區積極探索智慧公路建設,形成支撐農村公路路網運行可統計、可管理,從而提高農村公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

如鹽堰路,安裝了1套邊坡監測預警系統、4組智能彎道雷達會車預警系統、55套護欄碰撞實時監測報警系統,加裝電子情報板,實現公路養護監測精准化、智慧化,為交旅融合保駕護航。

在推動農村公路管養智能化方面,沙坪壩區實現1900余條公路動態管理。2023年農村自動化監測將增長至503公裡、自動化監測比例達60%。

該區還建立起道路運輸安全管理數字平台,即“企業、車輛駕駛人主體責任+三方機構服務指導+行業監管服務”的安全運行數字管理模式﹔建立起治超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嚴格落實源頭監管與路面執法相結合、流動治超和非現場治超相結合的24小時動態監管機制﹔建立全域“路長”體系,全面推行“路長制”,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總路長,建立並落實127名區、鎮街、村社三級路長工作機制,初步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數據顯示,2023年,該區“四好農村路”管養資金每公裡管養投入達到每公裡3.2萬元。

下一步,沙坪壩區將積極融入交通強市建設,著力促建設、重養護、提服務、保安全、強治理、抓示范,全面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張紅 圖片除署名外由沙坪壩區交通局提供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