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政務

重慶野生動植物保護取得積極成效

2025年03月03日17:18 |
小字號

今年3月3日是第十二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重慶市林業局消息,截至目前,重慶調查記錄越冬水鳥50余種上萬隻,發現命名三峽白前、巫山黃芩、巫溪馬鈴苣苔、方氏孩兒參等新物種10余種。

重慶市分布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12種,其中一級14種,如黑葉猴、大靈貓、小靈貓、林麝、青頭潛鴨、中華秋沙鴨等﹔二級98種,如獼猴、黑熊、豹貓、毛冠鹿、中華鬣羚等。分布由林業部門管理的天然原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4種,其中一級8種,如崖柏、銀杉、水杉、銀杏、紅豆杉等﹔二級76種,如穗花杉、秦嶺冷杉、鵝掌楸、油樟、潤楠、花櫚木等。分布縉雲四照花、縉雲黃芩、巴山榧、巴山青岡、南川木波羅等模式植物超500種。

棲息地保護修復力度持續加大。金佛山黑葉猴分布區、四面山獸類鳥類分布區等8地列入《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將全市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等區域劃為重慶市陸生野生動物禁獵區,規定鳥類、獸類全年禁獵,其他陸生野生動物每年3月1日至10月31日禁獵,明確禁獵區、禁獵期內,禁止獵捕以及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劃定首批9條候鳥遷徙通道,包括縉雲山脈段、長江綦江河支流江津段等,規定候鳥遷徙期間、遷徙通道范圍內,禁止獵捕並嚴格限制圍欄圍網、建閘筑壩、砍伐林木、排放有毒有害物質、引入外來物種等妨礙遷徙候鳥生息繁衍的活動。

典型物種保護成效明顯。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越冬水鳥同步調查以及典型物種監測,持續實施崖柏、銀杉等野生植物人工擴繁、野外回歸、種質資源保存等拯救保護。調查監測數據顯示,重慶市分布黑葉猴263隻、夜宿地45個,棲息地面積84平方公裡、76.2%質量評估屬I級,種群數量顯著增長、分布范圍明顯擴大﹔林麝分布區縣從9個增加到19個﹔中華秋沙鴨連續13年在綦河流域江津段越冬﹔曾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滅絕的我市特有植物崖柏,人工繁育270萬株、回歸野外75萬株﹔銀杉成苗率提升至80%,人工繁育疏花水柏枝500余株,典型珍稀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加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重慶還深入開展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聯合行動,重點整治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互聯網平台、野生動物繁育利用場所等區域,重點打擊非法獵捕(採集)、食用、交易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等行為。2024年查辦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案件543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694人。(周小平)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