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推荐

护渔志愿者:从捕鱼到护鱼到育鱼

2020年08月01日09:34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重庆7月31日(刘政宁、周小平)今年7月31日是第14个世界巡护员日。当日,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联合阿拉善SEE重庆项目中心、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开展了以“共抓大保护”为主题的“世界巡护员日”活动。活动中,相关部门对在巡护、检查中收缴的渔具以及查扣的“三无”船舶进行公开销毁、拆解。同时,将巡护中救护的15条长江鲟、25条胭脂鱼放归长江。

志愿者们日常巡护。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供图

  与非法捕捞者斗智斗勇

  在100余公里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刘鸿和小伙伴们常常“神出鬼没”,天黑出动,关掉一切光源,黑灯瞎火,在江面巡护,悄无声息地开到非法捕鱼船跟前……

  2014年,刘鸿成立了一支护渔志愿队,带领志愿者与非法捕捞者斗智斗勇。

  “非法捕捞船的硬件设备都很先进,我们的巡护船要更结实、跑得更快,才能逮住嫌疑人。”刘鸿称,除了装备,还有战略战术,每次巡护,团队都要进行周密部署,哪些人同行、何时出发、巡护线路,都是临时通知,避免走漏风声。

  如今,这支志愿队有10人,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5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江边长大的刘鸿,是个捕鱼能手。在他记忆里,爷爷教他“手打网”,一网撒下去再提起来,收获满满。那时候的渔民在长江里延续了千年的传统捕鱼,抓大放小,定期给长江生息休养,而长江则给他们最美的馈赠。

  “不知起于何时的电捕鱼,甚至毒鱼。”刘鸿感叹,一度长江里的电捕鱼明目张胆,非法捕捞者想尽办法捞鱼,每次看到,十分气愤。

销毁巡护、检查中收缴的渔具。周小平摄

  一句话让他成护渔志愿者

  2014年4月,江津渔政人员到油溪镇老洼沱码头增殖放流。

  “你们放的速度也没有别人电捕鱼的速度哦。”在岸边看热闹的刘鸿忍不住调侃起来。他回忆,当时江津渔政站站长李荣听到后,抬起头来对刘鸿说,你们看到了就抓现行,抓了给我们送过来处罚。

  “那天下午就发现了电鱼的人。”军人出身的刘鸿来了劲儿,当天他驾着自家小渔船巡至麻纱桥水域,发现有两人正在电鱼,便追了上去。

  “突然,对方的船加大马力撞过来,我开的小渔船剧烈摇晃,后来被甩到江中。”从小在江边长大的刘鸿凭借良好的水性,抓住对方船舷,一跃而上,迅速将其中一人制服,另一人见状后跳水逃跑。刘鸿将非法电鱼者送到了渔政部门,让大家刮目相看。“渔政部门本身人员少,其实他们很需要周边的居民来参与志愿护。”刘鸿说。

巡护中救护的15条长江鲟、25条胭脂鱼放归长江。周小平摄

  从捕鱼到护鱼到育鱼

  今年52岁的陈永彬是老渔民,也是护渔志愿者。30年来,他捕鱼为生。前些年,电捕鱼不分种类、不分大小的“一网打尽”让他一度担忧今后会无鱼可钓、无鱼可捕。所以,在2014年刘鸿成立护渔志愿队时,他第一个加入进来。

  今年起,长江流域开启十年禁渔,渔民上岸转行。刘鸿和他的志愿者队伍又多了一个事情,在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指导下为长江野生鱼建人工鱼巢。

  “今年以来,我们建成人工鱼巢45000平方米,增殖放流鱼苗436万尾。”江津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津段麻柳沱、杨家坨、鼎锅浩等9个鱼类产卵场已建成投用,为“鱼妈妈”们繁殖产卵提供有利环境。

  “人工鱼巢建好后,保护它免受非法捕捞者的惦记是关键。”刘鸿称,护渔志愿队每天不定期对建好的人工鱼巢开展巡护,坚决打击非法捕捞者。据预测,每平方米人工鱼巢可产卵1万粒,今年新建成的4.5万平方米人工鱼巢共计可产卵4.5亿粒,按照6%的孵化率计算,届时将孕育2700万尾小鱼。

  据悉,今年1至7月,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共开展了巡护2247人次,其中重庆市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开展自愿巡护1017人次;出动船艇301次,巡护里程1.9万公里;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犯罪行为204件,其中移交公安机关开展刑事侦查36件49人,报告四区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并实施行政处罚29件;收缴或清除渔网800余张;电鱼工具8套、涉渔“三无”船舶14艘、鱼竿150根;救护放归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15尾,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8尾,鲤鱼、鲫鱼、鲶鱼等常见鱼类2000余尾。

(责编:陈易、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