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影券"偶遇电影节

2020年08月24日08:3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对于影院而言,发放“观影券”可增加影院人气,提升上座率的同时也给影院注入一剂强心针,有利于影院尽早走出困境。电影消费市场的尽快复苏,能带动整个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从影院到制作方、发行方,也要从市场角度多探索促进电影产业复苏的良策,因为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只有市场之手与行政之手同时发力,电影业才能早日回归正常。

  为推动电影市场复工复产,激发消费者观影热情,提振电影行业信心,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电影局、北京市财政局会同北京市文资中心22日启动“千万文惠·点亮京影”主题惠民观影活动,发放1000万元“观影券”,用于补贴北京市民的电影消费。

  受疫情影响,电影消费被抑制了几个月,直到5月,各大电影院才迎来复工,但根据防控疫情的相关规定上座率不超过30%。从8月14日起,全市影院上座率上限由30%调至50%。此举为电影消费复苏提供了相对好的环境,而此次北京发放1000万元“观影券”,更是电影业的又一重大利好消息。北京市电影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旨在补贴北京地区消费者在京购买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支出,降低文化消费价格、加强文化消费供给、拉动文化消费增量,使更多消费者分享文化改革成果,发挥财政资金对于文化消费的杠杆撬动作用。

  据悉,此次活动根据线上、线下观影的实际价格,分别设置满15元减5元、满30元减10元、满50元减20元、满90元减30元等四种额度的“观影券”。这意味着领取到“观影券”的消费者,观影成本可以降低三分之一左右,这一惠民措施无疑会大受欢迎。

  对于影院而言,发放“观影券”可增加影院人气,提升上座率的同时也给影院注入一剂强心针,有利于影院尽早走出困境。电影消费市场的尽快复苏,也能带动整个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说,发放“观影券”对整个电影产业链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与此同时,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也于22日强势回归,在怀柔举行了启动式。随着电影节的大幕开启,丰富的主题活动也一一展开,共有300多部中外佳作参加展映,今年还首次设置了线上展映环节,首次一次性上线约50部境内外新片,这是国内电影节前所未有的大动作。电影节的相关活动既可以促进电影产业本身的发展,更能唤起公众在疫情后重新关注电影的热情。

  提振电影消费当然离不开好电影。如8月21日正式上映的《八佰》,从口碑到票房都“双丰收”,截至22日,上映以来总票房高达4.7亿元,在电影院上座率不超过50%的情况下,这一票房成绩着实令人惊喜。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好电影推动电影业加快复苏。

  从全国范围内看,除北京外,浙江从7月25日起也发放了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电影消费券,直接贴补广大观众观影。湖北部分地区也发放了数万张电影消费券。这些举措都是为帮助影院渡过难关,带动电影消费,刺激电影市场快速回暖。已经开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即将开幕的长春电影节,也同时给电影市场复苏提供了强劲的助力。

  当电影消费券偶遇电影节与好电影时,叠加之后的综合效应更让人值得期待。首先,短期内几大电影节相继开幕,很容易将公众的关注目光聚焦于电影,这同时也给所有电影人在疫情之后注入了更大的信心。其次,中国电影市场的率先复苏,对全球电影产业也会带来积极推进作用。

  疫情期间全国多地都在帮助电影业纾困。比如,北京市电影局曾向影院发放“疫情专项补贴”等三项补贴;上海电影集团推出总额达10亿元的“影院抗疫纾困基金”;广东对影院最高补贴31万元,返还、减免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这些举措都是助力电影市场重振雄风。

  不过,电影市场主体也不能过于依赖补贴、观影券、电影节等帮扶手段,从影院到制作方、发行方,也要从市场角度多探索促进电影产业复苏的良策,因为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只有市场之手与行政之手同时发力,电影业才能早日回归正常。本报特约评论员

(责编:陈易、张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