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控土壤采样。潼南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人民网重庆6月5日电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为出发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潼南区生态环境局开展了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46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制定了“一企一策”污染整治方案,完成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11家、淘汰燃煤锅炉8台,完成90余家餐饮店和50家公共机关食堂油烟治理,督促该区15家砖瓦企业实行错峰,全面清理并综合整治涉气中小微企业300余家,淘汰、替换老旧车656辆,完成机动车路检5700余辆。城区主要道路机扫率保持在90%以上,启动空气污染防控应对应急预警15次。
在工业生产领域,生态环境治理大刀阔斧,看着身边不断变好的环境,老百姓幸福地享受着环保“红利”。2020年,潼南收获343个“蓝天”,同比增加12天,创近年来最优水平。截至今年5月底,区域优良天数为134天,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蓝天白云成为潼南常态。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潼南区创新采用“人工+无人机”相结合的检查模式,有效提升河道监管能力。同时,潼南区投资近千万元彻底清理涪、琼两江沿岸倾倒的生活垃圾10万余吨,并建立长效机制,杜绝污染反弹。另有10支专业清漂队伍和7艘自动清漂船进行不间断清漂,有效改善了涪琼两江的水环境。目前,辖区涪江河、人工运河两个城市集中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涪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琼江水质达到III类。
近年来,潼南区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全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提档升级,建成了人民生态公园、滨江湿地公园、大佛寺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型、亲水型滨水绿地,补齐了城市生活短板,更是为城市增绿提质添彩。
下一步,潼南区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到空中有“侦察兵”,陆上有保洁员,水上有“河长”,充分将“水陆空”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探索实践着自然、人和城市的“美美与共”。(刘政宁、黄亚辉、徐明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