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水中学: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这是重庆市字水中学校友何其芳抗战时期写下的青年礼赞。在字水中学这个英雄辈出的摇篮里,走出了众多革命先烈,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吾辈自强 舍生取义耀中华
字水中学学生瞻仰杨庭栋、冯时俊烈士墓。字水中学供图
1919年5月4日,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恽代英、萧楚女、杨闇公等革命先驱先后到字水中学前身之一的重庆治平中学演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重庆的传播。一时之间治平中学的舞台上,众星闪烁,异彩纷呈,革命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字水中学前身治平中学举行学生活动。字水中学供图
抗日战争爆发后,山河破碎。面对日军的暴行,治平中学师生奔赴国难,学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朱贻先、杨超伦、赵成竹等同学投笔从戎,奔赴延安抗日第一线;袁兴幸、肖治方等人为革命壮烈牺牲;王泽纯、王绿澄、曾似竹等在校学生争相加入学生救国联合会,号召和组织同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治平女中成立抗日宣传队,在江北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激发了重庆人民的抗日激情。何其芳以笔作刀枪,创作出充满爱国热情的诗篇。用饱含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敌寇的仇恨,唤醒沉睡的后方人民不要贪图安逸,激励着更多中华儿女奋起反抗。
当时,治平中学被迫迁往外地办学,治平师生们的生活每况愈下,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教学条件十分简陋,但老师们也非常敬业,学生们学习劲头也很足,师生们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直到抗战胜利,迁回重庆江北城原址。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那段动荡岁月里,治平中学的师生们秉持民族必兴、抗战必胜的信念,怀着满腔的革命热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战,为了党的事业而不懈奋斗,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不屈的壮歌,为字水中学根植了红色基因。
字水中学东区走廊上书声琅琅。字水中学供图
接续奋斗 匠心育人谱新篇
长歌当哭余音袅,两江潮涌春风荡。历经百年积淀,字水中学散发出新生的活力与光芒,已发展成为占地300余亩,拥有五里店、玉带山和南桥寺三个校区,在校师生7700余人的现代学术型中学,书声琅琅,弦歌不绝,滋养着无数青春生命的成长。
走进新时代,字水中学党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秉承“把学生放在最中央,让师生拥有幸福感”的治校理念,赓续红色革命精神,践行“做人包容、做事卓越”的学校精神,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综合改革。
字水中学开拓创新,将国家课程本土化、校本化,构建了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卓越课程”为纵轴,以“求真、求善、求美”为横轴的“三阶三维”课程体系,开设语文主题学习、英语原版海量阅读、复式外语、体教结合等系列精品课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提高学生艺术、人文、科学素养,夯实基础,开阔视野,丰富个性。
环境优美的字水中学校园。字水中学供图
尊重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做有故事有温度的德育。字水中学建构“行动+体验”德育模式,打造包括仪式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拓展课程、卓越课程等在内的五大德育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生活化教育,努力打造新形势下具有“字水”特色的德育品牌。
不仅如此,字水中学还构建了“互联网+”的学习模式,学生自主选择需要强化提高的学科,依靠系统进行自我测试、诊断,对每一知识点不留难点、不留疑点、不留死角,实现私人订制。通过互动听课、课后练习、快速答疑、错题本复习的“四步互动追错学习法”快速提高成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学术型中学。
字水汤汤,玉带飘飘。字水中学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在众多领域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2020年高考一本上线450多人,一本上线率50%。中考联招上线率75%,进入江北区优质初中前列,一代代字水学子从这里迈向更远的未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字水中学秉承“正心如字,明德若水”的校训,将美好品德内润于心,外化于行,践行“陪伴、点燃、相长”之教风,“阅读、思考、表达”之学风,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深耕细作,用青春和奋斗,书写教育事业的华彩乐章。
逐梦未来,字水中学将不忘初心,击鼓鸣镝,扬帆远航!(字水中学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