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半月,十年臭味“病灶”找到了
轨道沙坪坝站春节前告别“口臭”

13日,一个普通的夜晚,市民刘女士从轨道环线沙坪坝站乘坐自动扶梯上到路面,行走数百米去换乘一号线。然而,走进一号线1号口,一股湿漉漉、热乎乎的臭气扑面而来,她皱着眉捂紧了已戴起来的口罩。
不仅刘女士被这样的味道所困扰。近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热线接到多位市民询问:“轨道一号线沙坪坝站1号口的臭味怎么还没有消失?什么时候能得到解决?”
原来,这是一股臭了十年的味道。
大学毕业了
回渝还是那“熟悉”的味道
在重庆网络问政平台、微博、百度,只要一输入“沙坪坝站”“臭味”等关键词,可以看到众多市民在不同时期发布的对这个站点有臭味的意见。
其中一位市民讲到,自己从重庆一中毕业那年,就闻到臭味,今年大学毕业回到重庆,发现还是“熟悉的味道!”“重庆是一个出了名宠爱游客的城市,在这么重要的站点,这个味道却太不友好了!”
进入1号口后,进站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家摄影店,店长谢女士提起这股味道也是直摇头。店已开了十多年,在她的印象里,一直都存在臭味。“对我们的生意非常有影响!客人每次进来,一闻到味道,都着急地往外跑!”谢女士说,他们平时只得采取关门、经常更换香薰等措施,努力将臭味挡在门外,但收效甚微。
臭味何处来
臭豆腐、螺蛳粉、下水道?
记者前往现场两次,感觉臭味呈不规则“阶梯式”变化,不同位置臭味的程度也不同。一进入入口处的阶梯,味道较为浓烈。乘坐电动扶梯往下走一段后,淡了一些。再往下走,味道又强烈了起来。直至走到进站安检处,才几乎闻不到臭味。
关于味道来自于哪里,网友们为此还曾激烈地讨论过。
有人曾“怪罪”于螺蛳粉,说臭豆腐味道的也有。
三峡广场负一楼的经营者曾先生认为,这味道肯定不是源于食物:“臭味经年持久,而且根据天气变化会有所加重,应该是下水道发出的!”
记者在网上查阅发现,从2014年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网友反映这个问题,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华龙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也相继对此事进行过报道。
“一号线沙坪坝站1号出入口通道异味系站外益恒物业管理的排污水管道出现破损所致。”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虽多次处理
但十年来却从未得到根治
据了解,这个臭味已经产生了约十年之久。
从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12月27日在网络问政平台上的回复来看,当时接到市民反映后,就已对出入口区域下水道管道、电扶梯土建基层和排水井等处进行检查,车站还开启了排风系统,加大通道内的空气流通。
但这并没有除掉顽固的臭味。
据了解,此后,轨道集团、三峡广场商圈、益恒物业等单位都整治过多次。比如,从2018年起,轨道集团曾多次清淘、冲洗扶梯下夹层淤泥,并改变该出入口通风模式,增加通风强度与频率,定期采取喷洒消毒液、除臭剂等方式。
但由于专业性所限,均未得到彻底解决。其间臭味确实有过缓解,但又多次“复发”。
找到“病灶”
春节前有望彻底消除异味
在采访中,记者得到一个好消息:目前,沙坪坝区住建委正在牵头对顽固的臭味进行重拳整治。据沙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臭味问题有待得到根治。
2021年7月,沙坪坝区住建委组织三峡商圈委、市设计院、重庆益恒物业公司现场踏勘,明确管网检测区域并商定检测工作。
在历时一个半月的全面“体检”中,通过管网内窥检测区域管道530多米,发现功能性缺陷有17段、结构性缺陷12段、3处井室裂缝、1处管道套管渗水等问题,锁定1号出入口排水渗漏位置为出入口第一扶梯顶部平台下方夹层。
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近日,施工单位进场,一场悄无声息的对抗臭味的“战斗”打响。
这并非简单的整治,一方面要保证生化池和管网的正常运行,同时又要把坏的设施进行修复,两头都要兼顾。沙区住建委城市人居环境科科长熊杰打比方说:“就像家里的灶坏了,一边要维修,一边还要煮饭。”
他表示,通过专业人士研判,产生这长达十年的臭味的关键原因已经找准,有较大把握能够将这多年的“顽疾”解决。整治工程力争在春节前完工。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第二届西部科学城双高赛决赛举行
- 人民网重庆12月15日电 (胡虹)15日,第二届西部科学城双高赛(以下简称“双高赛”)决赛在重庆市璧山区举行。大赛前期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8个高价值专利项目报名参赛。…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