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

重庆化医集团去年营收超800亿元

三个发展“秘诀”引领建设“双千亿级”企业

2022年01月15日09:12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乌江画廊山水掩映,在江畔的涪陵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定期都有一批合成氨、尿素等化肥化工原料,从位于科技城的建峰集团厂区或顺长江而下,或经铁路运输供应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市场,乃至漂洋过海、销往全球。

  作为重庆唯一的大型化肥化工企业,也是重庆化医集团旗下的龙头企业,建峰集团在2021年实现产销两旺,企业营业收入超60亿元,利润超18亿元,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

  见微而知著,建峰集团取得的亮眼“成绩单”,也是重庆化医集团在2021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现——通过制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重庆化医集团当年度实现营业收入超800亿元,利税总额超50亿元,创下企业成立以来最好水平,特别是在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重庆化医集团排名第338位,比上年跃升6位。

  “优化重组、满产满销,做强做大化工板块;调整结构、拓展布局,做强做优医药健康;绿色发展、释放活力,突出抓好创新研发,是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3个‘秘诀’。”重庆化医集团负责人如是说。

  做大化工

  整合优质资产焕发活力

  2020年底,依托原有的化工产业基础,借助千信集团工业重组平台,重庆化医集团联合千信集团、生材集团、长寿经开投共同出资成立重庆渝化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在2021年企业运营的头一年即驶入发展“快车道”,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利润超20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0%。

  渝化新材料为何能一出道就取得亮眼好成绩?

  因为从组建之初,渝化新材料就坚持“满产满销”经营策略,逐步形成“智慧化运营平台、专业化投资平台、高效能融资平台、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企业已形成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三类产业集群,经营业务涉及化工产品、专用化学品制造等多个领域。”渝化新材料负责人介绍,通过运用大型化工装置平台的优势,企业配备了合成氨、尿素等一批具备经济规模的大型化工装置,同时拥有聚苯硫醚等化工新材料装置,形成差异化产品竞争优势,取得了市场话语权。

  不仅新生企业生机勃发,重庆化医集团旗下多个化工企业,如长风化学通过实施环保搬迁等方式,也走出了拓展市场的新路径。

  2021年,长风化学位于长寿经开区的整体搬迁项目1.1期成功投料试车,搬迁后形成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智能检测、预警、联动、运维一体化管控平台”,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为这家企业注入发展新动力。

  此外,重庆化医集团旗下卡贝乐化工,作为拥有国内85万吨/年天然气制甲醇产能的新化工企业,多年荣获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荣誉称号,它也通过抓能效管理、实现“满产满销”,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做强医药

  调整市场结构优化布局

  作为拥有化工、医药两类产业板块的大型国企,医药产业是重庆化医集团2021年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亮点,当年度实现营业收入超630亿元,利润超16亿元。

  特别是近两年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重庆化医集团积极组织下属多家医药企业充分践行国企担当,积极投入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做好疫情防控、防疫物资保障的同时,企业发展进度也没有落下。”重庆医药负责人介绍,比如重药控股去年通过深化产业布局、投资并购和设立分公司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在全国27个省区市的布局,同时通过加速细分业务发展,成立中药战略事业部、电商战略事业部等,完成了湖北等7个省域的零售布局,新设零售药房111家。另一龙头企业科瑞制药,在2021年也实现产销两旺——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下属企业当年度无一亏损,均实现盈利。

  “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两大助力。”重庆医药负责人表示,企业通过创新营销思路,一方面在川渝滇贵等“根据地”市场精耕细作,下沉终端,开展“千院万店”行动,培育更多销售过千万元的区县巿场;另一方面在市外精细化招商,积极参与各地招标,拓展销售网络,既巩固了传统优势市场,又拓展了市外市场。

  同时,重庆医药及其下属企业还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聚焦核心主品上量,带动整体销售快速增长,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产品的市场话语权。

  创新驱动

  技术研发孕育发展新动能

  上个月底,在国家科技部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名单中,重庆化医集团旗下企业——重庆化研院的特殊功能聚合单体项目榜上有名。

  “特殊功能聚合单体技术壁垒高,合成难度大,是国家化工新材料与高端化学品领域的创新产业基础。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化工产业链。”重庆化研院负责人介绍,该单体可应用于重防腐、电子化工、光刻胶、高端油墨等多个领域,能够解决产业链下游生产“卡脖子”痛点,推动化工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附加值。

  “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商业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研发为基础的开放式集成创新体系,通过技术研发孕育发展新动能,是企业一以贯之的做法。”重庆化医集团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近年先后取得授权专利600余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建成数字化车间13个、智能工厂两个。

  目前,重庆化医集团正计划实施新产品“策划一批、在研一批、上市一批”的“三个一批”清单式管理,将每年滚动实施近百个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工程化研究项目。企业还将通过整合利用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按照重庆化医集团“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建成“双千亿级”企业,而推动化工新材料、医药健康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仍将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支撑。

  本报记者 夏元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