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用时间换空间”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到2010年5月,高速集团总资产达到1004亿元,成为重庆国企第一个突破千亿的巨型航母,位居我市八大投融资集团之首。但与此对应的是:公司未来十年300亿元的营运缺口,年平均30亿元的还本付息缺口(高峰时达到近50亿元/年),计划新开工的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急需筹集。企业如何转型?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07年9月,李祖伟升任董事长后,几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还在做总经理的时候,李祖伟就想着各种招式筹融资。积极主动“争”钱,千方百计“借”钱,动员社会“筹”钱,加强管理“省”钱,勒紧裤带“挤”钱,解放思想“变”钱。每一招,李祖伟都应用得得心应手,而且招招都不乏得意之作。其中一个关于他审查设计路线节约资金的事件被人广泛谈及。今年的一次会议间隙,沿江高速主城至涪陵的设计路线走向图摆在了他的面前,占去了大半个会议桌,他紧紧盯着眼前的地图,时而眉头紧锁,时而仰头沉思,最后指着其中的一个“T”型立交,要求设计单位按他的要求改成“Y”型立交,半个月后消息传来,仅这一改,竟节约资金2.2亿元!
正是在李祖伟大打融资组合拳下,高发司融资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截至2008年,高速集团累计使用外资47.64亿元,国内银行贷款559.37亿元,合建3条高速路融资28.29亿元,经营转让高速路3条融入资金41.55亿元,极大缓解了“二环八射”建设面临的巨大资金压力。
如今,李祖伟清醒地意识到,采取贷款、卖路等间接融资方式不是长远之计,只有充分依托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和政府干预这只“有形之手”,开展市场化融资,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良好的财务状况,保持国有资产良好的保值增值势头,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壮大。李祖伟一番深思熟虑后,果敢决策,继02年之后再次运筹帷幄,实施集团公司战略调整和体制完善,改变原有的以建设为中心的事业单位指挥部模式,开展资本运作和资产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实施债务重组,推进附属产业经营和土地储备开发工作,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投融资集团。
为了彻底解放员工思想,李祖伟亲率公司中高层赴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学习考察,通过比较,让员工思想受到震动,自觉树立求新求变的意识。同时,自己努力钻研金融政策,亲自拟定了剥离优良资产,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进行资本证券化运作,盘活公司千亿资产的方案。为打造真正的投融资航母,李祖伟率领公司一班人开始了“白加黑”、“5加2”的工作模式,工作达到了一种近乎忘我和疯狂的境界。
在沿江通道、三环西南段、成渝复线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李祖伟不分昼夜地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展开谈判。今年春节期间,为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和金融单位,李祖伟多方联系拜见相关领导,但对方一直抽不出时间。好几次都是他突然获知对方当天下班后能够约见的消息,立即订机票,直飞北京,下机后就直奔约见地点,商谈顺利结束后,又连夜飞回重庆。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今年6月23日,李祖伟一早乘机飞往湖南协调发行企业债券的相关事宜,上午11点在湖南一酒店签约,中午饭后,即飞回重庆,下午4点,已安坐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有员工说,为了公司发展,李董事长已经变成了“空中飞人”、“超人”、“工作狂”… …这每一个绰号背后,都蕴藏着他的辛劳和汗水,饱含员工对他的钦佩与尊敬
在看到李祖伟成为“空中飞人”的同时,山城人民看到了高速公路为巴渝大地架起了发展的新时空,员工们看到了高速集团飞速发展的新希望,重庆成为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宏伟目标正由蓝图走向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