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足迹
企业赤子
光荣与梦想
铁肩担道义
举旗立潮头
对话实录(视频)
本色风采
返回封面


    历经磨难终不悔 创新事业苦亦乐
    万事开头难,征程更不易。开创任何一项新事业,总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迎难而进,事业就向前推进一步;知难而退,事业就一事无成。轻轨建设困难非常多,在我的印象中,随时随地都有困难,每走一步都很困难。这就是为什么重庆的轻轨建设规划花了十多年的时间。
    首先,争取立项,就已存在着城市之间的竞争。1993年,我们的项目建议书已报了。9月份,我刚从美国考察回来,就听说建设部向国家计委推荐6个城市,候选以日元贷款建轨道交通,重庆没被列入。当时,我非常着急,行装未卸,立即买机票飞到建设部。得知我们是排到第八位后,我立即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反复做工作汇报,介绍重庆的准备情况,表达市民及政府的决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我们排到被推荐的第6位城市里了。在这6个被推荐城市里,还要再一次进行竞争——这就是要通过国家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的评估。由于有了先前的教训,再不能大意失荆州,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到位:我们预先与日本海外协力事业团共同做了可行性报告。所以1994年在北京进行初步调查时,当时我对日方专家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一一做了准确回答,得到了他们的好评。他们认为在6个城市里面,重庆的准备工作做得最充分,因此,同意把重庆列入到备选城市里面。由于事先汇报工作充分,国家计委也很支持。当时我和公用局王根芳局长到国家计委外资司、投资司去汇报,争取两个司之间相互电话沟通,很快获得同意重庆列入备选项目。紧接着我又回到重庆参加评估。由于中方和日方评估是同时进行的,中方评估我参加了一半,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去参加日方评估。最后,中方评估通过了,日方评估也通过了。重庆排名上升到第四位,竞争还得继续。又通过两次调查,我们进入到第二位,第一位是上海地铁的二号线。记得我在外经贸部谈判大厅排队等着回答日方问题时,正巧上海地铁的一个领导也在外头,我抓紧时间与他进行了短暂、诚挚的交流。应该说,上海地铁的准备工作比我们更充分、更扎实。不知是不是我们感动了上帝,最终上海地铁放弃日贷,采用了德国贷款,我们重庆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位被推荐城市。通过竞争,一路冲关闯阵,我们排在了四个城市的前面,得到了中日两国政府批准的日本协力银行优惠贷款。
    争取到国家的日元货款支持,轻轨工程仅仅是迈了第一步。具体项目要得到国家批准,这就更难了。1996年,我们的各种审批必备文件已准备好,国家计委的审批立项文件也起草好时,上面发了一个通知,暂停全国地铁项目审批。我们虽然报建的是轻轨,但最后结果是所有城市的轨道建设都受到了影响。有的城市地铁筹备办公室解散了,有的人员也转行了。在事业遇到了似乎难以为继的关头,我面临着人生中可能是最艰难的抉择:是迎难而进,或是知难而退?我不愿放弃建设重庆现代化交通的理想,不愿让多年来为实现这个理想而付出的艰巨努力付之东流。这次,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坚持!困难再大,也不轻言放弃。为维持工程筹建技术人员生计,我和轨道办几个领导带头,发动职工集资建洗车场,工程师们轮流去洗车,来解决入不敷出的矛盾,同时也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安排设计项目创造收益,稳定队伍,终于维持住筹备机构,度过了难关。
    当时能否坚持下去的第一个考验,就是怎样进行轻轨李子坝试验车站的启动工程。这项工程需要做一些试验墙和桥墩,而这时也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国家不批项目,我们也没有起码的工程启动资金。工作要不要推进?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的工作一定要继续推进。这时,市领导也千方百计地支持我们,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在市建委支持下,启动了李子坝工程。建李子坝实验车站前,首先集中力量解决了拆迁问题,很快建起了十多层高的拆迁还建大楼。这时国内、国外的各级审批部门和来现场考察的专家,都看到这个工程确实启动了,而且较好的解决了征地、拆迁问题。这说明了我们的工作是扎实的、是到位的。我们的几个实验桥墩做起来了,矗立在众人眼前,这更是无声地证明了我们的轻轨建设项目,确实已经启动。这也为今后项目的批准,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当然,随着1997年重庆成立直辖市,特别是包叙定市长到重庆履任后,这个项目作为市长亲自推动的头号市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亲自去促成,经过多方努力,项目才得到国家的批准。

<上一页> <下一页>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4065 )
主办: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 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
本站所刊登的人民日报及人民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5-2009 cq.people.com.cn 版权所有:人民日报社〖人民网·重庆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