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加強黨建引領
圖①:璧山區文風小學“繡紅旗 學黨史”主題教育課堂上展示的刺繡作品。 |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馬善祥
老馬也要“快馬加鞭”
本報記者 常碧羅
走進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老馬工作室”,桌上的兩封感謝信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一封是2012年的,一封是2021年的,落款人都是黃銀宣。信中寫道:10年前,您幫助我父親申請困難救助金,如今又幫我解決了難題……
做了30多年的調解工作,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老馬工作室”負責人馬善祥收到過不少信,也寫過很多信。從鄰裡糾紛到勞資難題,從物業矛盾到現場突發問題,見多了“疑難雜症”,他總結出一整套調解方法——“民為本、義致和”六字理念、“法理情事”十三要則、“老馬三十六策”……“人民調解工作就是和老百姓打交道,有耐心、用巧勁兒才能做好。”老馬說。
如今,退休的老馬有了更多身份。在江北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他是“指導員在線”平台的思想引領指導員﹔在街道社區,他是理論宣講隊的“名嘴”﹔在微信公眾號上,他是分享經驗故事的“編輯”……從基層民警、檢察官,到社區工作者,有的在“老馬工作室”跟崗學習,有的請老馬傳授經驗。江北區人民檢察院還成立了“小馬工作室”,借鑒老馬的工作方法,力爭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
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老馬喜歡“跑”,跑著上下樓,跑著去現場。65歲的他工作依舊安排得滿滿當當:“老馬也要‘快馬加鞭’啊!”
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庄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
“當代愚公”寫新篇
本報記者 崔 佳
今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隆重舉行。作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庄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毛相林第一個上台領獎。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離不開千萬個平凡英雄,62歲的毛相林就是其中之一。下庄村地處大山深處,祖祖輩輩“坐井觀天”。24年前,毛相林橫下一條心,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修出了一條8公裡的“絕壁天路”,寫下了愚公移山的當代傳奇。
打起鋪蓋卷、吃住在工地……毛相林說,當時就一個念頭: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總有一天我們能把它修通!
路通了,要想過上好日子,還要有產業。“難道發展產業比修路還難?”毛相林起初有些“輕敵”,試了幾樣都不成功。村民大會上,毛相林真誠地向村民道歉檢討,並請來專家把脈,確定了水果種植項目。他先在自己的承包地試種,成功后再動員村民一起種。
目前,下庄村已發展了650畝柑橘、200畝西瓜、100畝桃子和100畝脆李。202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3000多元。說起村裡的新變化,毛相林喜上眉梢:下庄人事跡陳列室已建成開放,“天路”觀景台人氣越來越旺,土坯房改造成了鄉村民宿……“我們為了美好生活,擼起袖子加油干!”
重慶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周建庭
為橋梁安全保駕護航
本報記者 蔣雲龍
“主拱圈下沉35厘米,變形超標!”15年前,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一座大橋出了問題,是拆掉重建還是整修續用?縣裡難以決斷,就找到了危橋整治專家周建庭。
“我帶領團隊進行了一個多月反復測算,判斷這橋還能救。”周建庭認為,在不中斷交通的情況下,加固整治半年,橋就能“治好”。15年來,數以萬計的車輛安安穩穩駛過這座橋,維修成本僅為新建的1/5。
“我國是橋梁大國,有100多萬座橋梁,橋數和總長都是世界第一。維護好、修繕好橋梁,延長它們的壽命,就是為國家節約。”如今擔任重慶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的周建庭在這一領域不懈鑽研,探索出山區拱橋建設與維護新技術。國內使用該技術加固修復的橋梁已超過3000座。
與此同時,周建庭也在思考:如果能提前發現橋梁存在的隱患並對症下藥,治理成本不是更低嗎?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有個依托重慶交通大學建設的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實驗室主任,周建庭和團隊在橋梁內在病害診斷、安全監測與評估、橋梁性能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我是科研工作者,更是一名老黨員。我最想傳授給學生的經驗,就是把個人的事業發展和國家的重大需求結合起來,為我國橋梁安全保駕護航。”周建庭說。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8日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