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白內障 如何實現“視”界清晰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觀看人民網健康視頻節目,我是主持人文彥。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白內障是全球頭號致盲性眼病,且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白內障患者需求也從原本的“看得見”逐漸向“看得清”發生轉變。今天,我們邀請到重慶華廈眼科醫院副院長、白內障專家安曉巨,和我們一起聊一聊白內障的相關話題。安院長,你好!
安曉巨: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安院長,很多人都說白內障是每個人都會得的眼病,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安曉巨:這樣的說法比較絕對,但白內障的發病率確實是比較高的,特別是60-9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發病率大概在80%-90%左右。白內障是眼睛裡的晶狀體自然老化的結果,隨著年紀的增長,透明的晶狀體會慢慢變得渾濁,這就好比生雞蛋的蛋清變成了煮熟的雞蛋白,渾濁的晶體狀不能將進入眼內的光線准確地折射到視網膜上,就出現了視物模糊,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渾濁的情況越明顯。
主持人:近年來白內障患者的需求逐漸向“看得清”發生轉變,那麼,為更好的滿足患者需求,醫療方式隨之做出了什麼樣的改變呢?
安曉巨:是的,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對眼睛視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白內障手術也從復明白內障手術進入到精准屈光性白內障手術時代,不僅解決看得見的問題,同時還能夠解決老花、近視、散光等屈光問題。兩種手術方式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單純從治療白內障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是從解決患者視覺需求、滿足患者生活需要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前者解決的是疾病,后者是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之前隻要看得見就可以了,現在要求的是不僅要看得見,還要看得舒適,還需要滿足生活中開車、工作、等多個用眼需求。這就要求,醫生在術前,首先要清楚了解患者的需求,不同患者的生活方式、性格特點、關注點存在很大差異,因此需求也會有所不同,在了解清楚其需求之后還需要根據其眼部條件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再通過不同的功能性人工晶體來恢復清晰的視覺質量。
主持人:很多高齡老人,甚至是一些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能不能做白內障手術呢?
安曉巨:這個是可以的,年齡並不是白內障手術的限制條件,我們最大年紀做過106歲的患者,包括我自己的長輩,八、九十歲,也通過白內障手術獲得了清晰的視力。而一些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隻要在病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身體各項檢查滿足手術要求,也是可以進行白內障手術的,清晰的視力也能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主持人:白內障是不是隻有老年人才會得呢?
安曉巨:並不是,白內障分為很多種,從幼兒到老年人,都有可能得白內障。像之前我們也收治過三名先天性白內障合並真性小眼球的兒童患者,弱視情況嚴重,眼部基礎條件也非常的差,好在救治及時,也得到了社會大眾的幫助,才能夠及時的挽救視力,不至於致盲。目前,我們比較常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多發於60-80歲以上的群體。但是高度近視、有白內障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的群體也會導致白內障發病提前,所以一定要定期到專業的眼科醫院,進行眼健康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主持人:對於很多高度近視的白內障患者來說,能不能一並解決呢?
安曉巨:很多高度近視患者合並有老花眼、白內障、散光,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是可以一起解決的,當然具體情況還是需要根據患者實際的眼部情況來決定。
主持人:得了白內障,做手術的時機如何選?
安曉巨:隻要視力下降到影響了日常生活,就可以進行手術治療。白內障越“成熟”,不僅手術難度大、增加手術時間,視力恢復慢,手術效果也會受影響,更容易引發青光眼,晶狀體脫位,葡萄膜炎等嚴重問題,所以得了白內障,千萬不要拖。一定要及時到正規的眼科醫院進行診療。
主持人:恢復期是很多患者關注的問題,白內障的恢復期長嗎?
安曉巨:白內障手術的恢復期相對來說是比較短的,一般術后第二天,等拆開紗布后,視力就會有明顯提高和恢復。除了視力之外,眼睛要完全恢復正常,一般需要一到三個月左右。在這期間,要注意保護眼睛,不要讓眼睛受到碰撞等意外傷害,不要揉眼,避免臟水進入眼睛,減少用眼時長,遵醫囑滴用眼藥水和定期復查。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安院長的分享,同時也感謝大家的關注,再見!
安曉巨:再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