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要聞

破解“臟亂差”難題 巴南海棠村變身生態宜居新農村

2022年07月21日17:23 |
小字號

海棠村人居環境變美。界石鎮供圖

海棠村人居環境變美。界石鎮供圖

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渠水、清雅的村居環境、清淨的村庄......時下,走進巴南區界石鎮海棠村,昔日這個“臟亂差”村,如今煥發著別樣的光彩。

地處城郊結合部的海棠村,是界石鎮面積最小的村,僅有6平方公裡,由於外來人口多、企業用地不合理,曾在全鎮人居環境評比中連續三次排名倒數。美麗鄉村戰略實施后,該村加強組織建設,立足村情村貌,多措並舉,打造出了一個生態宜居的美麗新農村。

長期以來,外來人口主人翁意識不強,環境衛生意識薄弱,海棠村環境治理舉步維艱。去年1月起,海棠村黨委動員黨員群眾主動帶頭治理陳年垃圾,清除街道異味,置放垃圾桶。居住環境變美了,百姓的文明衛生意識也有所增強,不少居民開始主動擔起清掃工作,互相監督不文明現象。“環境搞好了,我們住著也舒服。”村民黃雲模說。

“我家裡臟跟你們有什麼關系!”年逾古稀的村民盧賢偉對前來幫助他打掃清潔的村干部曾經很是不解。他家常年喂有家豬10余頭,雞鴨鵝100余隻,雖然能賣個好價錢,但院子裡的環境卻很糟糕。

“過去他們家院壩根本無法下腳,地上到處都是雞鴨鵝的糞便,走路都得踮起腳尖,隔老遠都能聞到臭味。”海棠村黨委書記朱自春擺手說,每年村干部去幫他打掃院壩不下20次,還安排了志願者每日清理。

為解決盧賢偉家禽圈養問題,村干部在他家附近找到了一片小樹林。多年前,盧賢偉將這片樹林流轉給了企業,因其長期閑置未用,村干部便同企業協商,提前要回。政府出資為他買來竹欄杆,合力為雞鴨鵝圍建了“新家”。

村干部的舉動讓村民看到了環境整治的決心,紛紛參與到扮靚家園的隊伍中來,自覺打掃房前屋后的院壩,柴火、農具擺放整齊,並將家禽圈養,整個村風村貌煥然一新。

除不定期召開院壩會、發放宣傳手冊,海棠村還走出了一條“村支兩委帶動、村民自發參與、共建共享共惠”的常態化治理機制模式,變環境“一時美”為“久久美”。“環境治理好了,村民之間的社會矛盾少了,鄰裡感情升溫了,百姓的幸福度就提高了。”朱自春說。

令人可喜的是,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村容村貌的不斷靚化,海棠村也“硬氣”起來了。朱自春說,為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海棠村招商的門檻提高了,不再是“給錢、合法就能進”。那些污染環境、不利於長遠發展的企業被拒之門外,更多清潔環保產業被引進來。

巴南區城鄉一體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巴南區將繼續緊盯城鄉結合部的治理痛點,加大干部隊伍培育,全力破解農村治理各種難題,致力於打造更多宜居、宜游、宜業的新型農村。(胡武容)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