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他,喚醒了沉睡千年的鎮館之寶!

劉政寧 姚於 實習生羅芸竹
2022年08月07日10:28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忠縣將軍村花燈墳墓群,傳說與三國大將嚴顏息息相關,而在這裡發現了稀世珍寶漢代烏楊闕——那麼,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它為什麼被三峽博物館納為“鎮館之寶”?在考古發掘項目中,隊員們經歷了怎樣的過往?

李大地,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石窟考古中心主任,扎根考古一線近三十年,作為漢代烏楊闕發掘考古工作的主持者,他曾主持或主要參與了二十余個重要遺址(墓群)考古發掘項目。

剛剛獲評全國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的他,對重慶考古未來有著怎樣的希冀與建議?

1998年,奉節上關遺址(發掘區)。受訪者供圖

1998年,奉節上關遺址(發掘區)。受訪者供圖

喚醒沉睡千年的漢代烏楊闕

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如何出土的

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一樓大廳裡,靜立著一對漢代石闕,它沉默無言,又仿佛有千言萬語要訴說。

這對漢闕,就是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烏楊闕。作為這對漢闕現場考古發掘、保護、吊裝運輸等環節的親歷者,李大地每每經過這裡,總是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默默地注視著它——20年前的經歷,就像昨天才發生,一幕幕浮現眼前。

烏楊,長江邊上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坐落在離忠縣縣城約10公裡的長江南岸。2001年6月洪水過后,鎮上有一個叫王洪祥的人,發現江邊泥土中有一大段刻有怪獸圖案的石頭——這是不是傳說中大禹治水從天上掉下來的鎮妖石?

他急匆匆趕回鎮上,給忠縣文管所撥打了電話。這一通電話,讓沉睡千年的烏楊闕得以現世。

1999年,豐都石地壩遺址(發掘區) 。受訪者供圖

1999年,豐都石地壩遺址(發掘區) 。受訪者供圖

闕,古代建於門外兩側的建筑,因“中央闕然為道”得名。漢代建闕之風盛行,有城闕、宮室闕、祠廟闕、陵墓闕等,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漢代建筑已經蕩然無存,漢代石闕就是我國現存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面建筑,顯得尤為珍貴。到目前為止,全國也僅發現30余處,堪稱珍稀。”李大地介紹說。

2002年,忠縣烏楊闕烏楊闕(發掘區)。受訪者供圖

2002年,忠縣烏楊闕(發掘區)。受訪者供圖

資料顯示,重慶市考古所當時組建了忠縣烏楊闕考古工作隊,由時任所長鄒后曦擔任項目發掘領隊、時任忠縣文管所副所長曾先龍任執行領隊,開展前期調查、發掘工作。2001年12月,剛剛在北京大學進修完的李大地接到任務,趕到烏楊支援,主持考古工地的文物保護工作。

“當時,考古隊對發現地點和周邊環境進行全面調查。漢闕所在地點是將軍村的花燈墳墓群,當地傳說將軍村是三國時期蜀國名將嚴顏故裡,北京大學考古系也曾對該墓群做過初步調查勘探工作,判斷墓群有重要的發掘研究價值。”李大地說,結合各種材料佐証,當時考古隊加大考古發掘面積,確保漢闕構件無遺漏。

發掘工作正值盛夏,考古現場又是光禿禿的,沒有遮擋。白天考古隊員頂著烈日,汗水一個勁的往外涌,一不注意鑽進眼睛火辣辣的,一陣刺痛,臉晒腫了,開始掉皮。停水了沒地洗澡,就到河邊隨便洗洗。

最終,歷時8個月,這個漢闕構件散落區域的田野發掘工作才全面結束。此次工作,共發掘出土包含主闕闕基、闕身、枋子層等石闕構件16件。按照慣例,根據出土地點,將這次發現的漢闕命名為“烏楊闕”。

扎根考古一線近30年

希望更多公眾市民關注考古

“我最初從事的是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但考古一直對我有種特別的吸引力。”回顧當年“入行”經過,李大地笑稱是考古的“神秘”,吸引了自己。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畢業於武漢大學的李大地從區縣文博單位調入重慶博物館,如願以償成為一名考古人。

進入考古隊后,他隨即參與到“三峽大考古”的會戰中。“那時候的工作環境,是很艱苦的。”李大地回憶,考古隊員們就住在村民的簡易房中,白天到野外考古,晚上在搖曳的蠟燭和煤油燈光下整理資料。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重慶的考古資源頗具特色,很多放在全國考古工作都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如我們的山城防御體系,包括合川釣魚城、奉節白帝城、萬州天生城、忠縣皇華城等的考古工作均取得重要發現,都是南方城市考古的典范。”

2013年,忠縣冶鋅遺址發掘 。受訪者供圖

2013年,忠縣冶鋅遺址發掘 。受訪者供圖

在李大地看來,這些寶貴的資源都值得重視,“渝中區的老鼓樓衙署,當年也獲評了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目前正在建設城市遺址公園,還有山城防御體系裡的很多項目,也都納入到了文旅融合項目,正籌建文化公園、遺址公園等,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重慶中小型石窟資源豐富,近年來九龍坡慈雲寺、江津石佛寺、合川淶灘二佛寺等遺址的發掘工作,均取得突破性進展,用考古的手段、從考古的視角來挖掘歷史、研究歷史,重慶考古已做了很好的嘗試。”

“我們現在考古隊的隊員很年輕,很多都是80后、90后,相信未來他們會在這些項目中大有作為。”李大地介紹,作為全國最年輕的考古隊之一,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隊獲得過諸多榮譽,“希望他們能夠繼續努力,盡快把自己的學術成果展現出來,同時也一定要保重身體,因為考古工地往往是高強度的運作,一定要注意健康。”

對於為市民普及重慶考古乃至重慶歷史的問題,李大地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應該結合考古現場與出土文物,通過推動“第二課堂”走進校園等形式,讓更多人直面感受考古成果。“讓更多市民,尤其是更多年輕人了解考古,需要做的並不僅僅是開發一些文創產品那麼簡單。”

“目前我們研究院打造的‘三館一院’考古研學項目,全面、多層次的展示文物資源,解讀文物背后的故事,還利用數字多媒體技術,打造了重慶考古虛擬展示體驗館、可視化文物修復工坊等,讓市民和學生走進來,把一些深奧的東西平實化,取得了不錯的公眾考古普及效果。”李大地介紹。

“考古最大的樂趣是什麼呢?它一直在探索未知。探索和解讀的過程中,又不斷有新發現,很有成就感。”李大地說。

(責編:陳易、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九龍坡、南岸、合川劃定疫情管控區域
  人民網重慶8月7日電 (陳琦、姚於、劉敏)重慶市政府新聞辦今日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重慶九龍坡區、南岸區、合川區已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劃定了相應的疫情管控區域。 九龍坡:劃定臨時管控區 實行“足不出區,錯峰取物”管理 九龍坡區政府副區長邢雅翕介紹,8月6日,對九龍坡區集中隔離點進行例行核酸檢測中發現3名陽性人員,經專家組會診,1名為確診病例(輕型)、2名為無症狀感染者,均已送至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治療和隔離醫學觀察。…
重慶本次疫情共有感染者12+14 均屬同一傳播鏈條
  人民網重慶8月7日電 (劉政寧、姚於、劉敏)重慶市政府新聞辦今日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負責人介紹了相關情況。 本次疫情共有本土確診病例12例、無症狀感染者14例 均在同一傳播鏈條上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紹,8月6日,重慶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5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具體情況已於今日早上8點在市衛生健康委官網通報。…
他,喚醒了沉睡千年的鎮館之寶!
  忠縣將軍村花燈墳墓群,傳說與三國大將嚴顏息息相關,而在這裡發現了稀世珍寶漢代烏楊闕——那麼,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它為什麼被三峽博物館納為“鎮館之寶”?在考古發掘項目中,隊員們經歷了怎樣的過往? 李大地,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石窟考古中心主任,扎根考古一線近三十年,作為漢代烏楊闕發掘考古工作的主持者,他曾主持或主要參與了二十余個重要遺址(墓群)考古發掘項目。 剛剛獲評全國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的他,對重慶考古未來有著怎樣的希冀與建議? 1998年,奉節上關遺址(發掘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