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市級部門(單位)負責人學報告談體會②

聚焦實體經濟狠抓高質量發展
不斷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副主任,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羅清泉
黨的二十大報告向全黨發出“三個務必”的偉大號召,提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本質要求,繪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作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部署,指明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邁上新的趕考路上的宣言書、動員令、指南針,是閃爍著真理光輝的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最新篇章。市國資系統將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做好國資國企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推動國資國企功能定位再強化、戰略目標再聚焦、國企改革再深化、發展布局再優化,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聚焦實體經濟這個著力點,發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這個突破口,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全面增強國有企業在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戰略引領功能、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戰略支撐功能、在公共服務產品供給中的戰略保障功能,為奮力書寫全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彰顯國企新的更大的擔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讓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用團結奮斗書寫新的篇章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研究室黨組書記、主任 劉力
聽學黨的二十大報告后,一直處在激越昂揚、自豪自信的氛圍中,深切感到黨有核心才能萬眾一心。報告舉旗定向、舉綱張目,字裡行間充盈著胸懷天下的大視野、復興強國的大韜略、變革向新的大氣魄、為國為民的大情懷,為黨指方向、為國增底氣、為民謀福祉、為中華民族添信心。我們將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是我們黨應對一切不確定性、贏得更大勝利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証,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以真理之光照亮奮斗之路。一是優化文稿服務,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工作思路、政策舉措、具體抓手。二是優化調研服務,深刻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下深水、摸活魚,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三是優化決策服務,深刻把握重慶書寫“三個新篇章”的重大任務,建務實之言、獻管用之策,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充分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市委審計辦主任,市審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姜國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全市審計機關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持續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牢牢把握審計機關的政治屬性,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新時期審計工作的最高原則、最大優勢,深化審計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審計委員會制度,健全審計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的貫通協同,將黨的領導貫穿審計工作全過程、各環節。持續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的戰略部署、目標任務,聚焦審計監督主責主業,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促進權力規范運行等重點領域,加大重大戰略和政策、重點項目和資金的審計力度,不斷拓展審計廣度和深度。持續夯實審計事業發展根基,加強審計機關自身建設,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不斷提高大數據審計能力,全面提升審計干部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審計干部隊伍,推進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加快體育強市建設
開啟體育事業發展新篇章
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丁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為全國體育戰線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體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吹響了體育人踔厲奮發再出發的沖鋒號。站在新時代的新起跑線上,全市體育戰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殷殷囑托,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體育工作的要求,在建設體育強市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一是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貫徹落實新修訂《體育法》,不斷凝聚社會共識,加強政策保障,壯大社會組織,加強行業監管,發展社會力量,促進體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三是要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強社會體育組織建設,推動建立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深化競技體育改革發展和多元化備戰體系建設,打造與直轄市地位相匹配的競技體育。四是圍繞體育強市建設推動體育事業全面發展,全面推進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體育文化建設、體育人才隊伍建設、體育產業發展等。
為推進全市高質量發展
提供優質統計保障
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黃可
黨的二十大報告主題鮮明、總攬全局、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充分彰顯了百年大黨的定力魄力和大國復興的志氣底氣。報告站在歷史和時代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科學擘畫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明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路徑,為推動重慶統計事業在新征程上譜寫新篇章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統計局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和核心工作,堅持以大事大抓、首位首抓的勁頭抓好落實。一是強化學習貫徹的力度,引導全局干部職工端正態度、深化認識、提升站位,積極主動投入到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中﹔二是增進學習貫徹的深度,通過中心組學習、集中理論學習、“三會一課”等形式,廣泛深入、系統扎實開展二十大精神學習,切實在“逐字學習報告原文,認真領會內涵要義,深刻把握會議精神”方面下功夫﹔三是拓展學習貫徹的廣度,將大會精神轉化為指導統計工作的思路舉措,做好學習貫徹的深化轉化,為推進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統計保障。
堅持和加強黨建引領
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金融力量
重慶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 蔣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屋建瓴、舉旗定向、擘畫未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描繪了宏偉藍圖。重慶銀保監局系統將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深入推進強服務、防風險、促改革三大任務,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金融力量。我們將持續深化江北嘴金融黨建先行區建設,持續推動金融黨建、社會基層治理、風險合規管理“三網融合”,更好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更好地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大科技創新,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更好地滿足3200萬市民特別是廣大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更好地防范化解處置重大金融風險,走穩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金融服務,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金融力量。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招商新動能
市招商投資局黨組書記、局長 周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做好招商投資促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市招商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一是把握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機遇,重點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等,更加主動地吸引內資外資,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二是通過招商推動我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拓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三是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全市重點產業,進一步加強產業鏈招商,著力補鏈、強鏈、延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四是立足我市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體制優勢,積極有序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以更高水平融入國際產業分工,助力我市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五是通過招商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產科金融合,推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相結合,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添磚加瓦。六是加強成渝、魯渝、“一區兩群”招商協作,通過招商促進城市提升、鄉村振興、區域合作,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堅持保護與修復並重
加快構建高質量林業發展體系
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曹春華
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決策部署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市林業局將堅持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深化落實林長制,劃清並嚴守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紅線,明確林業生態保護空間,科學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智慧林業建設,探索推進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統籌提升森林防火能力、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和森林質量。狠抓生態修復,夯實綠色本底,開展以“兩岸青山·千裡林帶”建設、國家儲備林建設等為帶動的國土綠化行動。充分利用國土“三調”成果,統籌兼顧耕地保護和生態保護,綜合考慮林分配置和防災能力,科學編制實施林區規劃,劃定造林綠化用地並落地上圖精准化管理,科學選擇樹種草種。圍繞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加快建立健全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大力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油茶、核桃、花椒等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林特產品加工制造業,培育一批林業龍頭企業。持續豐富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產業業態,創新森林食品、自然教育等新業態,加大優質林業生態產品供給。
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
市藥監局黨組書記、局長 陳忠於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市藥監系統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和長期戰略任務,全面推進藥品安全及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快提高藥品安全治理水平,推進全市藥品安全監管一體化聯動,完善覆蓋研制、生產、流通、使用的全鏈式監管機制。二是嚴防嚴控藥品安全風險,常態化推進藥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和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藥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三是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主動服務重大疫情防控應急能力建設,完善疫情防控創新產品研制生產的服務保障機制,嚴格新冠病毒疫苗、治療藥物、檢測試劑等疫情防控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四是深入優化服務產業發展措施,著力提升生物醫藥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和創新創造能力,全面推行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品種創新服務機制,推進完善生物醫藥創新發展服務中心等平台建設。五是全面提升藥品監管能力,主動融入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提升藥品安全保障水平,拓展藥品智慧監管平台應用,創新開展非現場監管系統建設,切實為藥品安全和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戰略性作用
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黨委書記、局長 周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這為我們做好新時代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聚焦地質礦產勘查開發主業,積極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戰略性作用。胸懷“國之大者”,堅守為國找礦的初心使命,深度融入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緊緊圍繞國家戰略礦產資源和重慶產業發展需要的鋰、鉀、鋇、鋁土、金礦、地熱(水)等礦產,充分挖掘市內、國內以及“一帶一路”國家資源潛力,全力保障能源資源安全。做好“綠水青山守護人”,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地災防治、生態修復、雙碳目標、綠色發展等生態文明建設中持續發揮地礦主力軍作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好“產業建設先行軍”,充分發揮傳統優勢,切實在環境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農業地質、城市地質、旅游地質、古生物研究保護等領域發揮地質工作宏觀規劃作用,為全市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持續供給高質量司法服務
在法治中國建設中展現重慶法院新擔當
市高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戴軍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單獨作為一個部分進行部署,為法治建設和人民法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法院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認真落實市委工作要求,在法治中國建設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依法懲治各類犯罪,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深化川渝司法協作,高標准建好成渝金融法院,服務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加強環境資源審判,護航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以強化訴源治理為牽引,深入推動高效能治理。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鞏固提升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成果,深化拓展落實強基導向“六項工作”。堅持守正創新、賦能增效,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確落實司法責任制,深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聚焦“全渝數智法院”建設目標,高標准推進信息化4.0版建設,以科技賦能讓法官享有更多“數字便利”,讓群眾享受更多“數字正義”。
依法能動履職
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檢察力量
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 高鬆林
黨的二十大報告專章部署“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賦予檢察機關更大的政治責任和法治責任。全市檢察機關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檢察力量。一是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法嚴厲打擊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各類犯罪,全面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加強溯源治理、綜合治理,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重慶建設。二是能動履職服務高質量發展,突出對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司法保護,做優涉案企業合規試點、知識產權檢察保護中心、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深化川渝檢察協作,服務雙城經濟圈和區域協調發展。三是持續強化法律監督,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協調充分履行“四大檢察”職能,進一步加強刑事、民事、行政執行檢察監督和公益訴訟,落實對成渝金融法院法律監督。四是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確落實司法責任制,不斷健全檢察權一體化運行機制,大力實施檢察大數據戰略,助力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和檢察制度。
有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加快打造全國地方科協綜合改革示范區
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王合清
黨的二十大報告具有歷史、現實、未來相貫通的大視野,體現了理論、實踐、制度相結合的創造性,作出了使命任務、戰略思路、具體舉措相銜接的新部署。全市科協系統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來抓。著力強化政治引領,堅持黨對科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把黨的二十大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戰略部署和重慶實際結合起來,整合科協資源,優化融合路徑,努力使科協真正成為辦好教育的重要幫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科技人才的重要家園,助力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強市。著力深化科協改革和建設,圍繞“有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這個重大課題,突出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這個總體目標,在建機制重塑格局、強功能豐富內涵、增實效擴大影響上狠下功夫,加快打造全國地方科協綜合改革示范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持續改善殘疾人民生福祉
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 趙如均
黨的二十大報告是舉旗定向的政治宣言和指引各族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全市殘聯系統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緊緊圍繞報告中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的要求,不斷提升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奮力譜寫全市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要充分發揮殘聯組織密切聯系殘疾人的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加強對殘疾人及親屬的思想政治引領,夯實黨在殘疾人群體中的執政基礎。要加強殘疾人社會救助保障,建立健全政策保障體系,制定實施一批殘疾人康復、就業、托養、文化體育等服務標准,進一步提高殘疾人服務的質量和效益。要提高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加大就業幫扶工作力度,優化殘疾人就業服務,實現殘疾人就業供需精准對接﹔要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水平,提高殘疾人教育質量,積極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助殘社會組織培育,引導社會力量和市場主體參與助殘服務。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體系,加強殘疾人法律服務,增強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鼓勵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以“雙一流”學科為引領
打造學科高峰和科研高地
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張衛國
黨的二十大是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歷史上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會議,對引領我國奮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南大學將始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准,立足教師教育和農業科技辦學特色,持續提升辦學質量。不斷完善“三全育人”格局,重構新發展階段新文科、新農科、新工科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強化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特色和培養能力﹔以“雙一流”學科為引領,輻射帶動整體學科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學科高峰和科研高地﹔全力推進有組織科研,精心謀劃重點科技平台培育和建設,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瞄准國家戰略和區域重大需求,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扎根西部,內涵發展﹔不斷優化“英才”等工程,構建高層次人才隊伍和若干高水平創新團隊格局。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西南大學將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努力培養新時代“五術”醫學人才
打造西部醫學人才高地
重慶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覃正杰
黨的二十大是一次舉世矚目的大會,是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大會。重慶醫科大學黨委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繼承和弘揚“聽黨指揮跟黨走”的西遷精神和偉大抗疫精神,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光榮使命,不斷深化醫學教育改革,努力培養新時代“五術”醫學人才﹔在服務國家及區域發展中,努力打造國家醫學中心及區域醫療中心,持續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在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中,以人才環境凝聚創新動能,打造西部醫學人才高地﹔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中,以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時刻保持自我革命精神的冷靜和執著,完善黨委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著力提高一體推進“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堅決維護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全力保障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在重慶醫科大學落地見效。
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美術教育
四川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唐青陽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通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四川美術學院作為全國八大美院之一,也是西南地區唯一獨立設置的高等美術院校,廣大師生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加快建設高質量美術教育體系,全面提高美術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美術人才。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於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要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