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蔡家20年 一個小鄉場向智慧新城的蛻變

2022年12月31日11:14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曾登上熱搜的“最荒涼”輕軌站——曹家灣,如今周邊已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前后照片的對比,讓人感嘆蔡家的變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

曾經,匍匐在嘉陵江邊的小鄉場,僅僅用了20年時間,就從蔡家崗華麗蝶變為現代化的蔡家智慧新城,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方沃土。

12月29日,蔡家智慧新城20周年發展成果匯報展演,一組數據讓很多人發出驚嘆,一連串的“想不到”:

入駐企業由9家增長到1000余家﹔

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22家、世界500強17家、中國500強10家﹔

成功創建國家綠色工廠8家,小巨人企業6家,隱形冠軍2家,專精特新52家,上市企業4家﹔

工業產值從3億元增長到280億元﹔

建成區面積從5.27平方公裡擴大到27平方公裡……

一張張照片,一組組數據,將蔡家智慧新城的發展歷程一幕幕呈現在人們眼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戰新產業、數字經濟的比重逐年上升。20年彈指一揮間,曾經的小鄉場蔡家日益成為企業家投資、落戶、深耕的一方熱土。

千余家企業入駐 工業產值達280億元

在成果匯報展演現場,北碚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家智慧新城管委會黨委書記,主任鄧美濤介紹了蔡家騰飛始末。

20年前,經重慶市政府批准,同興工業園區成立,拉開了蔡家這片土地轟轟烈烈搞建設、踏踏實實謀發展的帷幕。

2007年,同興工業園區與蔡家組團合並成為蔡家組團(同興工業園區),規劃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制造業為支撐、全面發展儀器儀表的產業格局。在2010年和2017年,蔡家智慧新城的部分土地分別先后納入兩江新區和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駛入產城發展快車道。

20年來,蔡家智慧新城聚力產業發展、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形成“4+2”產業結構布局,即汽車及新能源汽車、智能儀器儀表、通機及輸配電制造、新材料、工業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

如今,蔡家智慧新城入駐企業由9家增長到1000余家,成功創建國家綠色工廠8家,培育四聯特種裝備、國貴賽車、長江材料等隱形冠軍、小巨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0余家,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園、自貿區總部基地建成投用,國家級工業互聯網“三大平台”、市級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技能分中心、人才分市場落戶運營, 工業產值從3億元增長到280億元,蔡家日益成為企業家投資、落戶、深耕的一方熱土。

完善城市配套 打造宜居宜業智慧新城

如今蔡家的路,可以說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然而在園區建設之初,交通閉塞卻是制約當地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年進出蔡家就一條212國道,買個東西都不方便,天不亮出發,天黑還不一定回得來。” 市民吳正全告訴記者。

為了突破交通瓶頸,近年來,蔡家智慧新城乘勢而上、奮力開拓,與市城投、地產集團等通力合作,“五橫六縱一環線”路網基本成型,軌道交通6號線暢聯全城,6座跨江大橋建成通車,15分鐘通達禮嘉、照母山、江北機場,區域協同發展形成新格局。

隨著交通路網不斷完善,蔡家智慧新城的城市建設也進入快車道。20年來,蔡家智慧新城建成區面積從5.27平方公裡擴大到27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由6萬人增長到20多萬人。而蔡家智慧新城也始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圍繞居民需求拓展城市功能,建成同盛、同棲、同畔等22座城市公園。

為了讓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協同發展,讓居民分享城市發展成果,蔡家智慧新城結合居民需求,規劃建設西大兩江實驗學校、金興小學等13所中小學,國家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市十三院老年病醫院等一批優質教育醫療資源落戶蔡家,引進龍湖蔡家天街、鉑爾曼五星級酒店、中南大有境等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打造智慧灣區四季花海、三溪口豆腐魚美食街、蔡家星空夜市、橙光裡活力街區、雲海列車等18個網紅打卡地……蔡家日益成為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一方樂土。

發布首份機會清單 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2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形勢,蔡家完成固投121.54億元、招商277.41億元、土地出讓419畝,1~11月規上工業產值達250.69億元,逆勢增長14.55%。

今年9月19日,蔡家智慧新城發布首份機會清單,推出生態人文、科技創新、民營經濟、城鄉融合等5個方面的29個項目信息,涉及資金938億元。

據了解,機會清單所列的項目涵蓋生態環境、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堅持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積極發展都市農業、休閑產業與現代服務業,以及智能制造等一體化統籌,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

通過此次機會清單的發布,蔡家智慧新城將經濟發展與城市需求精准對接,讓廣大企業和市民參與蔡家智慧新城的建設、運營、發展。

據蔡家智慧新城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5年,蔡家智慧新城將按照“高質量產業之地、高品質宜居之城”總體目標和民營經濟半島、高新產業基地、開發開放窗口、智慧品質城區四個功能定位,加快打造產城融合智慧之城。預計到2025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600億元和全域旅游、周末兩日游的具體目標。展望2035年,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全面建成“民營經濟示范半島·生態宜居智慧新城”,成為北碚“生態田園都市區·人文科教創新城”的集中展示區。(記者 楊野)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