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要聞

永川 在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凸顯“支點”作用

2023年01月13日17:25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從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次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至今已有3年時間。

3年來,永川區立足市委、市政府明確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樞紐節點、重慶主城都市區戰略支點定位,緊扣打造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兩大任務,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城市能級提升上取得突破性成效,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日益凸顯出“支點”作用。

永川美麗新城

永川美麗新城

初步形成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更好發揮“承東接西、左傳右遞”作用

永川位處成渝之間,歷來擁有明顯的區位交通優勢——

1933年,成渝間建成的第一條公路老成渝公路經過永川﹔

1952年,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在永川設站﹔

1995年,成渝間建成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橫穿永川﹔

2015年,成渝建成的第一條高鐵——成渝高鐵在永川設站﹔

2017年,九永高速建成通車,永川形成了全長56公裡、9個下道口的城區高速公路環線,成為全市主城區外首個擁有高速公路環線的區縣﹔

2019年,永川大安通用機場建成投用,形成“公鐵水空軌”立體交通網絡。

在國家提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后,永川進一步強化交通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功能,加快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步伐。

在高速公路方面,江瀘北線、永璧、永津3條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設,計劃江瀘北線於2023年建成通車,永璧、永津高速公路於2024年建成通車。永川至自貢高速公路(重慶段)正在積極協商納入全市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已提前開展工程研究,力爭2023年開工建設。永川至大足高速公路已納入全市“十四五”高速公路建設儲備計劃,計劃“十四五”期間啟動建設。重慶中心城區至永川快速物流通道正在開展方案研究,擬於“十四五”期間啟動建設。永川城區至港橋快速物流通道已開展方案研究,“十四五”期間啟動建設。

在鐵路方面,渝昆高鐵永川段正在加快建設,計劃於2025年實現川渝段提前通車。市域鐵路中心城區至永川線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重慶至自貢(樂山)城際鐵路、重慶至畢節城際鐵路、鐵路二環線、成渝鐵路擴能永川段、重慶至宜賓鐵路、渝瀘宜城際鐵路6個項目已納入《重慶市鐵路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其中,重慶至自貢(樂山)城際鐵路、重慶至宜賓貨運鐵路已啟動預可研工作。

尤為重要的是,重慶規劃建設的第二機場距離永川中心城區僅10多公裡,除已通車的成渝高速、九永高速兩條快速通道與之相連,還有正在建設的永璧高速、即將開工的成渝高速改擴建、市域鐵路永川線及規劃建設的渝自城際、渝畢城際、重慶中心城區至永川快速物流通道與之相連。

江蘇省中醫院重慶醫院(永川區中醫院鳳凰湖院區)是國家區域性醫療中心項目,也是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

江蘇省中醫院重慶醫院(永川區中醫院鳳凰湖院區)是國家區域性醫療中心項目,也是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

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城市能級

逐步發揮區域性醫療教育中心作用

永川區規資局提供的數據表明,過去3年,永川新拓展城區面積近3.9平方公裡,目前已達86.7平方公裡,全區總人口118萬人,城鎮化率72.5%,中心城區人口86萬人。

在加快推進城市擴張的同時,永川更為重視城市品質的提升。2019年至2021年,永川累計投入資金10.5億元,改造老舊小區330個,惠及居民9.8萬人。2022年,永川啟動新一輪老城有機更新三年行動,於當年完成了“7個100”,即改造100個老舊小區、塑造100個城市街角、展現100處城市記憶、打造100個社區微客廳、實施100公裡城市慢道、活化100個特色商業、提升100處創業裡巷、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

過去3年,永川建成全市唯一中醫(綜合)類國家區域性醫療中心——江蘇省中醫院重慶醫院,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並開診運營﹔全市首家中外合資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重慶中新腫瘤醫院”正式開診﹔渝西區域醫療中心(應急醫院)完成主體建設,即將投入使用﹔成功創建“三甲”婦幼保健院,轄區“三甲”醫院達3家,區域性醫療中心作用逐步發揮。

過去3年間,永川建成投用了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市永川職業教育中心新校區、重慶市渝西衛生學校等校區新(擴)建項目,職教學生人數淨增4.5萬人,區域性教育中心作用進一步增強。

另外,永川近年還新建了規劃館、博物館、體育館、圖書館等一批功能大件,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設施。

今年1月6日,永川科技生態城先期項目永川生物技術產業園正式啟動開工建設,標志著永川科技生態城正式拉開建設序幕。

根據規劃,永川下一步城市拓展的重點方向是“東進南拓”。“東進”就是建設科技生態城,生態城將借鑒雄安新區、天府新區和中新生態城先進規劃理念,以科技為導向、以生態為本底、以人居為核心,突出科技創新、職業教育、總部辦公、健康醫療、生態居住、臨空經濟等功能,將著眼30平方公裡范圍,承載人口30萬人,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建設生態智慧、生產智創、生活智能的新型城市。

重慶雲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C區

重慶雲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C區

根據劃定的“三區三線”范圍,鳳凰湖園區將向東和向南拓展約12平方公裡。東部拓展區面積約7平方公裡,該片區將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一環路以北按照TOD綜合開發模式建設市域軌道交通永川陳食站,鳳龍大道以南以高標准建設渝昆高鐵永川南站,拓展鳳凰湖產業園產業空間,突出高新制造、綜合保稅、商業商務等功能,集聚現代服務業,提升產業能級,引領產城景融合發展。南部拓展區面積約5平方公裡。該片區圍繞新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物醫藥、頁岩氣三大產業,將打造一批百億級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翻番。

3年簽約486個重點項目、引資超1700億元

工業高質量發展有了“脊梁”支撐

2020年以來,永川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歷史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區位交通、職教人才等優勢,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狠抓招商引資,共簽約重點項目486個,合同引資達1711.8億元,使其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建成投產了一批龍頭企業,為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脊梁”支撐。

在汽車摩托車產業方面,自2019年8月長城汽車永川整車工廠建成投產后,長城公司在永川注冊成立了32家分子公司,齊聚整車工廠及發動機、自動變速器、汽車底盤件、電子電器等核心零部件。

長城汽車永川生產基地第50萬台整車下線

長城汽車永川生產基地第50萬台整車下線

截至目前,長城汽車永川基地已累計銷售4536億元,納稅89.58億元﹔2022全年實現收入1350億元,納稅37.80億元﹔2022全年實現工業產值404億元,稅收22.91億元﹔永川基地累計生產整車57萬台,2022年生產整車22.22萬台。

雅迪電動摩托車永川整車工廠於2021年12月建成投產,2022年共生產了100萬輛電動摩托車,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實現300萬輛整車及70萬台/套配套零部件規模。

在智能家居產業上,已建成投產東鵬陶瓷、帝王潔具、江山歐派門業等一批智能家居龍頭企業,新明珠即將啟動建設,已形成百億級智能家居產業集群。

2019年至2022年,永川規上工業產值由1156億元增加至1700億元,3年增加了544億元。

數字經濟快速崛起

引領發展數字文創、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

3年來,永川大數據產業園在原有服務外包、軟件信息等產業基礎上,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推動數字經濟快速崛起,在科技影視、自動駕駛兩個“新賽道”取得引領發展優勢。

依托永川數字文創產業基礎,突出“元宇宙+科技影視”特色,以數字文創人才培養和數字內容制作為抓手,圍繞科技影視拍攝和數字內容制作,匯聚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愛奇藝、完美世界、達瓦科技、瑞雲科技、九紫文化等鏈主企業和花火、靈貓、緣漫、千鳥等生態企業102余家,在數字文創領域完成了系列產業布局。

2021年12月,永川區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要加強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前瞻研判,引導企業加緊研究、適時布局未來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相交互的重要平台。2022年2月,永川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會明確提出:要加速布局“元宇宙”,設立元宇宙發展公司,引進高端資源來永發展。

2022年2月,經市政府批准,設立重慶首家“元宇宙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出台“數字文創17條”產業政策,設立2億元數字文創產業基金,啟動元宇宙中心規劃,產業樓宇面積約30萬平方米,高標准建成2萬平方米國際標准的西部科技影視基地,配套LED虛擬拍攝系統、全國最大規模Vicon光學動捕系統、全國最大杜比全景聲混音棚、瑞雲西南雲渲染平台、數字內容雲制作平台等公共技術平台,依托西部職教基地優勢和“重慶市大數據產業人才聯盟”資源,建成了數字文創公共實訓中心,實現年培養輸出數字內容人才1500余人,年產出數字內容8000分鐘以上。

今年1月6日,永川發布《重慶市永川區元宇宙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力爭到2025年,將永川打造成為以數字內容制作為特色的全國科技影視名稱、元宇宙示范城市。

在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方面,永川以自動駕駛測試和示范運營為引領,開放永川全域1576平方公裡、雙向1385公裡測試和運營道路,推出30余個山城典型開放道路測試場景,構建“虛擬仿真+封閉測試+開放測試+高速測試”的全鏈條測試能力,服務在測L4級車輛50余台,累計測試時間超6萬小時、測試裡程超160萬公裡,自動駕駛路網、場景規模全國第一。開通全國首條L4級自動駕駛公交線,在國內率先實現全無人自動駕駛商業運營,吸引京東、白犀牛等無人車配送項目首次在西部實現商業化運營,加速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城。

內陸開放取得新突破

永川綜保區即將封關運行

永川綜合保稅區即將封關運行

永川綜合保稅區即將封關運行

過去3年,永川還在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上取得重要突破:2021年7月,國務院批復設立重慶永川綜合保稅區﹔2022年7月,永川綜保區通過市級預驗收。

川渝兩地綜保區分布圖顯示,目前川渝已建成的綜保區共有12個,除永川綜保區外,另外11個綜保區從西向東分別位於綿陽、成都高新西區、成都國際鐵路港、成都高新區、宜賓、瀘州、江津、西永、果園港、涪陵、萬州,呈一個“C”字形,而永川綜保區則在成都、重慶兩點之間的主軸線上,也是第一個設立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主軸線中部的綜保區。

因此,永川綜保區的設立對於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地區的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目前,永川綜保區已基本完成建設任務,項目總投資11.8億元,建筑面積8.8萬平方米,預計今年2月接受國家驗收,今年3月封關運行。現已簽約入駐項目23個。其中,長城KD工廠項目1.2萬平方米廠房已基本改造完畢,預計2023年一季度投產﹔國藥渝西保稅分撥中心項目正在進行冷鏈物流倉庫改造,將為雅培、尼普洛等醫療器械產品提供保稅分撥服務,預計2023年一季度投產。

圍繞提質擴容、產教融合兩條主線

加快建設西部職教基地

正在建設的西部影視基地,加快推動永川打造全國一流的數字文創產業基地

正在建設的西部影視基地,加快推動永川打造全國一流的數字文創產業基地

永川是全國知名的職教城,現有大中專院校17所,在校學生達到17.6萬人,開設本科、專科、中職共16個大類263個專業,每年向社會輸送近5萬名技能人才。

豐富的職教資源不僅為永川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証,也是永川繁華城市的重要基石。以人口計算,永川職教師生達18.6萬余人,大概為永川中心城區貢獻了25%的常住人口。

3年來,永川圍繞提質擴容、產教融合兩條主線,加快建設西部職教基地。其中,在提質擴容方面,重慶文理學院申碩成功,4所高職院校入選市級“雙高”建設(培育)名單,3所中職院校進入市級“雙優”序列,建成國家示范(特色)專業31個、精品課程23門。出台“職教發展24”條,建設現代學徒制,服務全產業鏈職教體系,打造4.0版本。

另外,永川還建成投用了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永川職教中心。重慶智能工程職業學院於2020年9月建成並實現首屆招生,現在已達7000名在校生規模。由雅迪集團投資建設的重慶現代制造職業學院已完成地基、樁基工程預計明年9月建成並首次招生,該學院首期投資6.5億元,佔地320畝,全面建成后可達1萬名在校生規模。

在產教融合方面,永川積極推行“引企入校、辦校進廠”,推動校企共建“二級院校”27個,與長城汽車、華中數控等100多家企業深度合作,建立以專業發展為紐帶、以課程建設為重點、以基地建設為橋梁的“1專業+N企業”的人才培養戰略合作聯盟,校企合作專業與地方產業匹配度、耦合度達80%。長城汽車、ABB機器人、雙冠電子、華中數控等投入200多萬元在校內建成實訓室、生產車間,實現了教學與生產的無縫對接。制定《優質師資共享辦法》,建“職業教育師資庫”,打造校企合作互助平台。優化職教生態,促進創新。建成國家級、市級科技研發及服務平台50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進人才培養基地、創業孵化基地12個。出台《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將科研成果用於企業轉型領域,解決企業技術難題近1300項。

永川產教融合培養技能型人才

永川產教融合培養技能型人才

川渝合作邁上新台階

雙核聯動聯建開創新局面

3年來,永川積極推進川渝合作,成功承辦了川渝黨政聯席會議第3次會議,與川渝10個市(區)聯合印發《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機制》,制定重點項目清單﹔與江津、瀘州編制了《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發展規劃》,實現融合發展“施工圖”和“路線圖”﹔永川牽頭編制《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帶建設行動方案》,加快推進“品牌共用、技術共享、市場共促、合作共贏”。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與江津、瀘州聯合實施建設渝昆高鐵瀘永江段、瀘永高速公路、G93渝瀘高速公路擴能江津至永川至瀘州北線、三環高速公路永川陳食至江津油溪、渝敘筠高速公路瀘州江津段、G353合江至江津段、中山至自懷升級改造、江合高速與江瀘北線高速等系列項目。其中,瀘永高速將於今年10月1日正式建成通車,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實施以來,首條建成通車的川渝直達高速公路。

在產業協同方面,長城汽車與川南渝西11家企業建立產業鏈、供應鏈關系﹔理文生活用紙后加工基地匯聚川渝企業24家﹔組建瀘永江裝備產業聯盟,編制《瀘永江裝備企業黃頁》,開展瀘永江工業設計創新大賽,舉辦瀘永江協同創新成果發布活動,發布89項創新“黑科技”,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永川區政府與四川省大健康產業協會簽訂《川渝戰略合作協議》,在永川共建重慶(永川)生命科學研究院。

在現代農業方面,永川聯合瀘州江津共同實施了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100萬畝優質糧油及稻田綜合種養產業帶二期69萬畝、50萬畝長江中上游晚熟龍眼荔枝產業帶二期35萬畝、100萬畝優質茶葉產業帶二期56萬畝等3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組建了重慶市茶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牽頭舉辦了2022年永川秀芽採茶大賽,來自瀘州、宜賓、江津、永川的60家企業入盟。

在教育方面,組建西部職業教育集團,115所職教院校、10家科研機構、5家產業園區管理機構、7家行業協會和66家企業共203家單位加入集團﹔組建瀘永江榮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優質資源信息庫,入庫優質企業33家、職業院校15所,可供2萬名學生實習實訓﹔組建瀘永江榮課程資源庫,入庫優質課件262個﹔組建瀘永江榮基礎教育人才資源庫,入選基礎教育基地53個﹔組建瀘永江榮首批名師工作室8個,入選名師44名。

在醫療方面,成渝雙城醫學遺傳及精准醫學協同創新中心在永川區兒童醫院落地運行﹔新增10家(累計396家)醫療機構納入異地住院聯網直接結算,新增958家(累計1690家)醫藥機構納入異地門診聯網結算,28家醫療機構的5個慢特病種納入異地慢特病聯網結算﹔實現瀘永江三地醫療機構醫學影像檢驗檢查結果互認。

在生態保護方面,與瀘州、江津聯合實施“兩岸青山·千裡林帶”建設,完成營造林16000畝。永川合江徹底解決大陸溪共管河段河道清漂問題、永川瀘州共商龍門溪河庫聯通工程下泄生態流量管控兩個合作事項入選《川渝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典型案例》。

成渝高鐵從永川穿城而過

成渝高鐵從永川穿城而過

另外,永川還聚焦重慶成都雙核聯動合作,按照“共投共建”“相向協作”“共同爭取”三種合作類別,積極主動加強與成都市有關單位和地區的溝通對接,推動雙核聯動聯建開創新局面。

目前,永川已研究策劃擬與成都方面開展務實合作的具體項目26項。“加快建設永川—蒲江中德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攜手打造高能級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和高層級對外開放平台”入選重慶成都雙核聯動相向協作合作項目事項清單(第一批)﹔永川區政府與成都市龍泉驛區政府簽訂《推動兩地產業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成立永川—龍泉驛汽車行業聯合攻關企業聯盟,推動兩地形成優勢互補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賀娜 姚蘭 圖片由永川區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