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重慶:“融圈”再提速 “雙城”闊步向未來

王斌來 劉政寧 胡虹 焦磊
2023年03月02日14:06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川渝兩地,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經濟相融、產業互通。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第四個年頭。

為全面推進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開好局起好步,今年1月28日召開的重慶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明確提出:把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重慶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總抓手總牽引,聚焦“兩中心兩高地”戰略定位,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為統領,爭當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勇當內陸省份改革開放探路先鋒,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在“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上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3年多來,川渝兩地秉持“一家親”理念,強化“一盤棋”意識,緊密協作、相向而行,已初見成效﹔在新征程上,重慶又將如何將雙城經濟圈建設向縱深推進?2月17日—22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的“走進區域看發展·川渝奮楫譜新篇”網上主題宣傳在重慶進行。6天時間裡,人民網記者深入重慶14個區縣的30多個點位進行實地採訪,感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既有成效和廣闊前景。

川渝攜手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重慶造”的汽車,配套產品不少來自四川﹔金鳳實驗室將川渝攜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夢想變為現實﹔311項“川渝通辦”事項落地,讓“川渝一家親”的美好願景變為兩地群眾的幸福實景……在採訪中,記者看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3年多來的累累碩果,也感受到了重慶把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向縱深推進的決心和信心。

爭當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汽車是川渝兩地的支柱產業之一,在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方面,兩地功能互補、錯位發展。

“未來的新汽車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將逐步演進為擁有類似人類智慧和情感的‘智能汽車機器人’。”2月18日,長安汽車首席軟件架構師韓三楚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長安汽車工作人員演示自動泊車技術。人民網 胡虹攝

長安汽車工作人員演示自動泊車技術。人民網 胡虹攝

這樣的構想,已在長安汽車多款車型上開始顯露。“重慶造”新能源汽車對未來設想的實現,很大程度上源於對核心技術的掌握。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自主研發的“零起火”電池、“七合一”智慧芯等,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不僅推動川渝地區新能源汽車變革,更為重慶加速構建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提供了強有力的核心技術支持。

賽力斯兩江智慧工廠內機械有序地工作。人民網 胡虹攝

賽力斯兩江智慧工廠內機械有序地工作。人民網 胡虹攝

1000多台機器人有序協作,機械臂伸縮旋轉,激光焊接高速運轉……在重慶兩江新區賽力斯智慧工廠,沖壓完成一套汽車部件僅需5秒鐘,這幅場景讓記者大開眼界。

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火熱的汽車生產現場……這是重慶兩江新區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推動兩地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一個縮影。作為重慶汽車產業的“主戰場”,兩江新區的汽車產業佔到重慶全市的70%,聚集了10家整車生產企業及2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業。為促進川渝兩地產業協同發展,重慶兩江新區和四川天府新區成立了8大產業聯盟,汽車產業聯盟則是其一。

“重慶整車制造實力雄厚,四川材料生產特點突出,兩地同處於汽車產業300公裡協作配套半徑內,一輛‘重慶造’的汽車,身上多有來自四川的配套產品。”長安汽車副總裁王孝飛說。

據統計,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年產量近300萬輛,佔全國比重達到12%。通過深度融合,川渝正致力於高水平打造萬億級的汽車產業集群。按照計劃,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力爭建成世界級汽車研發、制造、應用基地。

不僅是汽車產業跑出了“加速度”,在重慶,新材料生產也悄然成為千億產業。

走進位於涪陵的重慶萬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合智能車間,10套切粒機正有序平穩運行,聚合物溶液像水流一般在管道內流淌,最終變成晶瑩剔透的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在智能化系統的助力下,整個生產過程高效且秩序井然。

重慶萬凱公司展廳內擺放著各種用食品級PET材料制作的產品。人民網 胡虹攝

重慶萬凱公司展廳內擺放著各種用食品級PET材料制作的產品。人民網 胡虹攝

作為西南地區最大一家食品級PET供應商,萬凱生產的PET瓶片主要應用於飲料、食用油等食品行業,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萬凱共完成120萬噸產能、100億元產值。近期,還將在四川達州建廠,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

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基地

產業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中之重,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

2月23日,2023年重慶市科技創新工作會交出了過去五年的成績單: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增長1.9倍,投入強度提高0.48個百分點,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分別增長6倍和2倍,科創板上市企業實現“零的突破”﹔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新增國家科創平台28個、增長35.9%……

坐落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鳳棲湖畔的金鳳實驗室,自2022年6月揭牌投用以來,成果斐然。

金鳳實驗室展館內展出的實驗室最新成果。人民網 胡虹攝

金鳳實驗室展館內展出的實驗室最新成果。人民網 胡虹攝

目前,由卞修武、段樹民、趙宇亮、董晨等院士領銜的20個科研團隊已經入駐,到位科研人員190余人。疾病表型組學、智慧病理、生物合成實驗室投入使用,病理時空組學中心、實驗動物中心等公共平台建成運營,涌現出智慧診斷、AI輔助的化學合成以及新藥創制等一系列創新成果。

“在這裡建設實驗室,有利於發揮重慶的創新資源優勢,更有利於推動成渝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金鳳實驗室副主任徐輝說,在開放共享的科研生態下,川渝科研團隊在人才培育、平台搭建、學科交叉、學術交流、資源共享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更加緊密。

“堅持科技研發,實現自主創新,是進一步做大產業鏈的關鍵。”涪陵區白濤新材料科技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雲說。

“涪陵造”的尼龍66就是研發與產業無縫對接的最好展現。2月19日,在位於涪陵白濤的重慶華峰新材料產業園展廳裡,記者看到,這裡展示著三種制備尼龍66的原料,以及制備好的白色顆粒狀的尼龍66。

用尼龍66制作的空氣開關。人民網 胡虹攝

用尼龍66制作的空氣開關。人民網 胡虹攝

“全球生產己二腈的工藝方法主要是丁二烯法、丙烯腈法和己二酸法三種。其中丁二烯法、丙烯腈法的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梁順龍介紹,公司從2013年開始,組織團隊通過持續的技術攻關和與高校研究團隊合作,率先攻克己二腈技術。如今,重慶華峰生產的尼龍66終端產品已遍布眾多生產和百姓領域。

科技與產業的轉化遠不止於此。在兩江協同創新區,50家國內外一流大學科研院所、2900余名高端科研人員齊聚於此,組建院士團隊25個,獲批市級高端研發機構21個、市級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個。

智能巡檢仿生機器狗。人民網 胡虹攝

智能巡檢仿生機器狗。人民網 胡虹攝

高校院所和科研人才在這裡加速集聚,為科研創新培育了肥沃“土壤”。僅2022年,50家科研院所推出科研創新成果近300項,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研發的智能巡檢仿生機器狗,已經投用於岩土與地質災害防控和應急保障﹔具有巡航時間長、能垂直起降的氫動力無人機,已經參與森林巡檢,預警森林火災……

“我們力爭到2025年,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達到7000家和1200家,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數量達到500家。”兩江新區創新服務中心副主任梅芳說,未來將繼續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勇當內陸省份改革開放探路先鋒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

2月17日,記者來到位於重慶沙坪壩區的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團結村站,這裡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策源地和始發地,伴隨著一陣響亮的汽笛聲,一列搭載摩托車配件、化工產品等貨物的列車緩緩駛出,從這裡走向世界。

“幾年前,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所在的區域,大部分都還是田野荒地,現在這裡早已從兩山之間的遠郊鄉鎮區域變成國際知名的開放平台。”工作人員介紹,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的市場主體已從最初不到200家增加到5400余家,稅收從2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55億元。

在重慶巴南區的重慶公路物流基地,貨車不斷進出,裝貨人員打包、裝車分工有序﹔分揀機器整齊排列,分揀員有條不紊進行掃碼、分揀……園區內一派繁忙景象。

一輛跨境公路班車正在等待裝貨駛出。人民網 焦磊攝

一輛跨境公路班車正在等待裝貨駛出。人民網 焦磊攝

2022年,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實現市場交易額1040億元,稅收16.54億元﹔跨境公路班車開通印度洋、尼泊爾2條南亞新線路,全年發車3366車次,總貨值約22.01億元。

借助“一帶一路”,跨境公路班車已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要工具,通過跨區域平台合作、市內區域聯動、川渝區域聯盟、境外區域循環等方式全面融入重慶區域經濟合作門戶,有效促進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

隨著通道建設加速,來自東盟各國的商品在重慶的流轉也變得更加便捷。在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內的東盟商品集採城裡,泰國的芒果木飾品、椰果零食,越南的榴蓮酥等商品琳琅滿目。

東盟商品集採城內商品琳琅滿目。人民網 焦磊攝

東盟商品集採城內商品琳琅滿目。人民網 焦磊攝

據了解,東盟商品集採城定位為西部內陸地區對東盟貨物的承接地,承接東盟貨物的物流分撥需求,自開業運營到2023年1月31日,東盟商品集採城累計實現交易額約42.11億元,2023年1月實現交易額約1.39億元。

“東盟商品集採城完全建成后,可幫助東盟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服務中國商品走向世界,為商品貿易提供物流、倉儲等一體化的綜合服務。”東盟商品集採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道建設將開放半徑向外延伸了數千公裡,稅費征管改革則打通了跨省辦稅繳費的“最后一公裡”。

“重慶、四川的事在這裡都可以辦。”2月20日,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負責人潘縉生向前來咨詢的市民介紹。

川渝高竹新區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攜手合作共建。新區規劃面積262平方公裡,其中四川廣安市138平方公裡,重慶渝北區124平方公裡。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的“橋頭堡”,川渝高竹新區肩負著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重大使命。

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是全國首個跨省稅費征管服務平台,打破了稅費征管的“行政邊界、層級界限、空間分割”三層壁壘,打通了跨省辦稅繳費“最后一公裡”,中心實現了多個全國首創。

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中心工作人員為納稅人開票。人民網 胡虹攝

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中心工作人員為納稅人開票。人民網 胡虹攝

“現在這個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開到了‘家門口’,比以前方便多了。”四川省鄰水縣高灘鎮居民李龍全一邊辦理租車費發票,一邊感嘆,“以往,辦理稅費相關業務,要往鄰水縣城跑,路上就要花費一個多小時。現在,不僅節約了路程,而且幾分鐘就辦好了。”

潘縉生介紹,經過梳理,川渝兩地稅費差異118項,新區財稅金融局與廣安市、渝北區相關部門多次溝通對接,已對50項稅費政策執行口徑達成一致,剩余68項正逐步統一,有效提升了納稅人的辦稅體驗。

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示范區

檢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效,百姓生活品質能級提升是重要指標之一。

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建設現場,建設者們鉚足干勁忙碌。“預計明年底,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將全面建成。”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擴建指揮部副指揮長、總工程師肖鋒介紹。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效果圖。渝北區委網信辦供圖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效果圖。渝北區委網信辦供圖

屆時,江北機場將形成4條跑道、4座航站樓的布局,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飛機起降58萬架次、貨郵吞吐量120萬噸的需求。這將進一步提升運行保障能力和重慶機場交通的便捷性,有力助推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

黃連堡隧道施工現場。大足區委網信辦供圖

黃連堡隧道施工現場。大足區委網信辦供圖

在重慶大足區,成渝中線高鐵黃連堡隧道建設如火如荼。

大足區交通局副局長謝吉生介紹,成渝中線高鐵建成投用后,從大足石刻站到重慶中心城區最快20分鐘,到成都主城區40分鐘,極大助力當地百姓快速融入成渝雙城生活圈。

“不僅於此,乘坐成渝中線高鐵,重慶大足到四川安岳隻需要十幾分鐘。觀賞完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還可以坐高鐵去看安岳石窟的紫竹觀音,讓川渝石窟文化串珠成鏈。”大足石刻文化城管委會副主任周宇說。

為此,當地以大足石刻站作為基點規劃建設核心區,打造集綜合交通樞紐、文化旅游、商業休閑、品質民宿等於一體,產城景文融合發展的“大足石刻文化城”。“屆時,將會吸引川渝兩地甚至全國的更多的游客。”周宇說。

生活品質能級的提升,更體現在生態環境和民生實事上。

川渝地區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的跨界河流81條,總長度1萬多公裡,涉及長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瓊江等,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川渝聯合河長辦的工作人員正在巡查瓊江。人民網 焦磊攝

川渝聯合河長辦的工作人員正在巡查瓊江。人民網 焦磊攝

2月21日,蒙蒙細雨中,記者乘船穿梭在瓊江之上,與川渝河長制川渝聯合河長辦的工作人員一起巡查瓊江。兩岸點綴著成片的油菜花田,陣陣清香隨風飄散。

瓊江為涪江右岸一級支流、嘉陵江二級支流,發源於四川樂至縣,流經四川樂至、安岳、安居和重慶潼南、銅梁等地,在銅梁安居鎮黑龍咀匯入涪江。當地村民介紹,曾經的瓊江,河面滿是漂浮物,船隻通行困難,如今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這一切離不開川渝兩地的緊密聯合和共同治理。

2020年4月29日,四川省河長制辦公室與重慶市河長辦公室舉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河長制工作聯席會議,雙方決定“攜手”共建瓊江幸福河。通過聯合治理,瓊江成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全國示范河湖。

“2022年,川渝跨界河流25個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較實施河長制前提高4個百分點。”重慶市水利局水生態建設與河長制工作處處長吳大倫說。

重慶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政務大廳內網上自助區域。人民網 胡虹攝

重慶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政務大廳內網上自助區域。人民網 胡虹攝

2月17日,重慶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政務大廳內不少市民正在窗口辦理各類手續。這個大廳涵蓋出入境、社會事務、社會保險、人才等9個辦事區域。最貼心的是,多個辦事區域都設有“川渝通辦”的窗口。

2020年,重慶兩江新區在全市率先探索川渝兩地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時至今日,政務大廳內有311項“川渝通辦”事項可線上“全網通辦”、線下“異地可辦”,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等。

“我是四川雅安人,以前往返川渝兩地辦理養老金認定,路上要耽擱一天多時間,現在十分鐘就辦好了。”政務大廳川渝通辦綜合窗口,關晉康老人快速地辦完了養老金認定,直夸“川渝通辦”省事、便捷。

家住成都的黃學炳老大爺,退休后來渝看病。“以前在重慶住院都要將發票帶回成都才能報銷,現在一出院就全部結算好了。”黃學炳說,他今天過來就是進一步咨詢了解異地社保、養老金等問題。

311項“川渝通辦”事項的落地,將國家戰略與兩地群眾的幸福緊密連接在一起,為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持續賦能,也讓“川渝一家親”的美好願景變為兩地群眾的幸福實景。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推進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開局之年。當前,重慶正在通過深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號工程”,描繪新重慶建設的美好畫卷。新起點上,川渝“融圈”再提速,“雙城”闊步向未來。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