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運行數字化 科技賦能產業 優化營商環境
重慶在全面改革創新上厚植新優勢

重慶市新型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城市大腦”在高效運轉。(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互聯網園三期,已有多家企業落戶。(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西部(重慶)科學城聯合微電子中心,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忙碌。(本報資料圖片)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受訪嘉賓
朱華榮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
陳 瑋 全國人大代表,市工商聯副主席、重慶譽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明 炬 全國政協委員,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
楊新民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重慶師范大學教授
鄧 凌 重慶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主任、教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不斷深化,營商環境明顯改善。
改革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市委六屆二次全會提出,要在全面改革創新上厚植新優勢,深入推進以數字化變革為引領的全面深化改革,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
重慶是如何通過改革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慶該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本報邀請部分代表、委員、專家就相關話題進行討論。
焦點一
推進以數字化變革為引領的全面深化改革
通過“數字政府”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綱舉”,才能“目張”。
去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在審議通過《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時強調,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數字政府可以幫助政府更好地理解公眾需求,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為社會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朱華榮說,從汽車企業的角度來看,數字政府的建設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務,優化政府監管,提升企業競爭力。
在鄧凌看來,加強數字政府建設順應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要求。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政府的數字化轉型正從“治理”走向‘智理’,數字政府協同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生態全方位發展,逐步形成“用數據對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管理”的現代化模式。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創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舉措,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好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意義重大。”楊新民表示,數字政府系統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數字政府建設如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楊新民舉例說,利用信息技術,全面、准確、及時掌握各種信息,增強政府決策的科學性、預見性和精准性﹔實時記錄執行過程,及時反饋執行過程信息和及時調整執行行為,提升政府執行能力,創新政府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能。
通過數字政府建設提升治理能力,重慶該怎麼做?明炬介紹,目前,我市正系統化整合創新要素數據資源,以數字化手段打通“數據孤島”,實現數據資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打造全覆蓋、標准化、集成化的數據底座,同時打造面向科技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能力中心,強化數據支撐和算力支持,讓數據跑得更精准、更及時。另一方面,我市正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先導,找准牽一發動全身的應用場景,圍繞技術攻關、企業培育、技術交易等關鍵環節,構建“大場景、小切口”典型應用,讓創新服務變得更加精准、更加便利,讓科技管理決策更加科學、更具效率,切實通過數字賦能實現科技管理向科技服務的全方位轉型和提升。
焦點二
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要讓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明炬表示,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以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朱華榮深有同感。多年來,長安汽車通過技術創新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企業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邁進。2022年完成銷量234.6萬輛,同比增長2%,創近5年來新高。
如何促進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朱華榮有自己的思考:首先,政府要引導企業加快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通過智能化改造、智能工廠建設示范引領,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動“重慶制造”向“重慶創造”“重慶智造”轉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其次,要進一步聚焦優勢領域,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產生更多“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同時,聚焦全球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重構新趨勢,吸納更多高價值高科技企業、高端創新機構、跨國企業等入駐重慶,為重慶產業向上發展注入科技活力。
科技創新,對於高質量發展到底有多大的作用?陳瑋以銀行業小微金融數字化轉型為例介紹,近幾年,國家多項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但由於中小微企業經營管理欠規范、抗風險能力弱、銀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讓面向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依然存在難點。
陳瑋所在的重慶譽存科技有限公司,以數據為底座,以算法為核心,通過精准的企業畫像,構筑起新型信貸量化評估體系,大幅提升了面向中小微企業信貸服務的首貸率。陳瑋打算進一步促進數據的跨區域、跨產業、跨場景流通,並以“產業大腦”的構建為核心,將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各類要素高效配置,一方面為政府的產業治理插上“數字”的翅膀,為產業生態治理、營商環境優化和政府精准服務提供決策輔助﹔另一方面推動數字技術深入到傳統產業的各個環節中,為產業的發展“賦能、賦值、賦智”,最終實現產業鏈、資金鏈、創新鏈的全面融合,助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楊新民透露,通過成立聯合實驗室進行攻關,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解決或推進了長安汽車在自動駕駛、馬上消費金融在貸款防騙、優亮科技在智能交通等方面的科技難題,大大提升了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也使企業樂意投入更多經費用於創新研發。
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重慶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楊新民認為,政府要把基礎研究放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裡,特別是省部級和國家級平台上,把科技創新主體放在企業和行業上,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做應用落地研究的人員要服務於企業和行業創新,沉下心到企業和行業中開展合作研究。
“下一步,我們將強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推動創新資源和要素向企業聚焦,為產業發展集聚優勢創新主體。”明炬表示。
焦點三
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
強化數字賦能推進營商環境集成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包括重慶在內的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的代表,這既是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搶抓政策試點的重大機遇,也是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重要任務。
“營商環境是企業在經濟社會中健康發展的大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近年來,重慶深化放管服改革,多措並舉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解決了許多經營主體急難愁盼問題。”鄧凌表示。
重慶該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在陳瑋看來,主要是在數字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重慶成為優化營商環境試點城市以來,政務服務體系大幅升級,實現了“一網通辦、一窗綜辦”。下一步,重慶可將數字化技術與提升政務服務環境相結合,推進渝商綜合服務平台建設,以數據融合和算法決策為支撐,結合政府在服務企業過程中的實際流程和企業對服務場景的實際需求,在金融、政策、訴求、供需和服務等方面形成智能匹配、主動推送、智能風險預警等能力,構建起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政府企業高效聯動、多個部門協同推動的全方位、精准化、主動式服務體系,推動企業服務工作體系重構、業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重塑,助力打造區域“數智化”營商環境。
鄧凌認為重慶應把數字化、智能化作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主抓手。作為全國優化營商環境試點城市,重慶要牢牢把握契機,強化數字賦能推進營商環境集成改革。著力以數字賦能破壁壘,不斷夯實“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數據基座,建立各部門間線上線下高效協同工作機制,推進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改革﹔借力智能技術手段,推進社會服務自動化,打造智能社會服務平台﹔強化企業需求導向,精准為企業推送服務信息,推進線下服務數字化,保障經營主體權益﹔建立健全智能化企業誠信體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解融資難問題。
焦點數讀>>>
1、截至目前,“渝快辦”累計辦件總量已超2.5億件,市級行政許可事項“最多跑一次”比例超過98%,辦理時間普遍壓縮一半以上
2、自2022年3月上線以來,截至目前,“渝快碼”已關聯2000余個應用場景和服務,基本實現全市范圍“一碼通行”“一碼乘車”“一碼就醫”
3、2022年,重慶新建基礎學科研究中心3個
4、2022年,重慶獲批國家基礎研究科研項目1013項,項目經費7.22億元
5、2022年,重慶16個高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新增科技型企業6050家、高新技術企業1240家,增長16%和24%
6、2022年,重慶新增國家科技孵化平台19個,技術合同成交額630.5億元、實現翻番
7、2022年,重慶新引進國內外知名創新機構5家、累計108家,落地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65家
8、2023年,重慶將力爭實現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35%左右,科技型企業超過4.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000家﹔全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保持15%以上﹔科創板上市企業總數達到3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750億元
本報記者 吳剛 周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今年將開工渝宜高鐵和重慶站改造
- 人民網重慶3月6日電 (陳琦、劉敏)從重慶市交通工作會上獲悉,今年,重慶將計劃開工渝宜高鐵、重慶站改造項目,建成通車江津至瀘州北線、銅梁至安岳和巫溪至鎮坪3個高速公路項目。 未來5年建成成渝中線、渝昆、渝萬等項目 實現北上廣高鐵6小時通達 重慶市交通局局長許仁安介紹,未來5年,重慶將全力建設“米”字型高鐵網,建成成渝中線、渝昆、渝萬、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等項目,高鐵營業裡程近2000公裡,實現北上廣高鐵6小時通達。…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