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惠民有感,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2023年03月10日07:31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渝北區青年人才公寓,幾名入住的青年在咖啡廳休閑聊天。(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強養老服務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直面民生熱點,將群眾最關心、最急迫的問題逐一寫入。一系列惠民舉措,令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濃濃暖意,也增添了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的信心和動力。

如何呼應和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惠民有感”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工作導向之一。今年,重慶有哪些惠民暖心優服行動?3月9日,本報邀請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業內人士,圍繞這一話題各抒己見。

用心提升養老服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政策惠民的重要內容之一。

市民政局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696.13萬,佔總人口的21.67%﹔65歲以上老年人口570.21萬,佔比為17.75%。

“重慶的老年人多,養老服務更需要用心提升。”全國政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鄧琳介紹,近年來,我市圍繞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把社區居家養老作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柱,已建成220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743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2912個社區養老服務站,設置8000個村級互助養老點,完成了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長期在基層工作,接觸的老年人多,讓全國人大代表,萬州區五橋街道香爐山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傅山祥深切感受到,鼓勵養老服務中心輻射帶動周邊社區養老服務站,為更多的居家老人提供普惠性的助醫、助餐、助浴、助潔、助急等上門服務,也是惠及老年群體的重要利好。

鄧琳說,為深入開展助餐、助浴、助醫“三助”行動,全市設置助餐點1391個、助浴點597個、助醫點1003個,去年累計助餐65.7萬人次、助浴5.2萬人次、助醫19萬人次,基本實現了老年人在家門口養老。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下一步,重慶將如何發力?鄧琳表示,重慶將重點圍繞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探索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建立困難老人精准服務主動響應機制、探索低保家庭失能老年人照護機制、完善老年人高齡津貼補貼制度五個方面積極推進,實現“基本養老人人享有”。

“從老年用戶需求和特點出發,還應該堅持傳統服務和智能應用並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夏泳表示,老年群體要適應越來越智能化的時代,就需要定制適老化服務。在這方面,中國移動面向“銀發一族”,推出包含一鍵接通、長輩版App、防詐反詐提醒等一系列定制化的適老服務措施,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此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基於“平安鄉村”打造空巢老人民生工程,實現監控設備定位和視頻實時播放功能,也將關注空巢老人真正落到了實處。

數字化讓就業更智能

今年24歲的楊濤,老家在南川,目前在兩江新區光電園從事IT工作。為了方便上班,他從線上了解到光電園附近有一個辰寓大竹林青年公寓。於是楊濤預約了現場看房,看完房后,他馬上現場簽約。

當被問及選擇辰寓的原因時,他說:“我之前租過其他公寓,一個月2000元左右,環境設施臟亂差。而辰寓的月租才1600元,裝修好、配套全、上班近,還是政府認定的保障性租賃住房,讓我覺得非常安心和舒心。”

在市住房城鄉建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郭唐勇看來,國家明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這為住房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也為更多像楊濤這樣的年輕人解決了急難愁盼問題。

郭唐勇表示,目前,全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制度框架已基本構建,經營主體積極性明顯提高,各類建設項目加速落地,已累計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0萬套(間),有效促進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租房難、租房貴的問題。下一步,還將研究出台財政資金補助政策,對各類主體籌集房源給予一定支持,吸引更多經營主體參與投資建設。

對年輕人來說,有了安定的住所,才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工作。

“一直以來,基層就業服務工作面臨底數不清、趨勢不明、匹配不准的問題,普適性的服務模式、幫扶手段難以滿足差異化的個體需求,效果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全國政協委員,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黨組書記黎勇說,近年來,市人力社保局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探索“一庫四聯盟”(“一庫”指人力資源信息庫,“四聯盟”為就業服務聯盟、培訓聯盟、創業聯盟和人力資本聯盟)就業服務機制改革,通過精准摸排監測、精准匹配對接、精准跟蹤幫扶,讓就業服務變得更有力度、更有溫度、更有精度。

通過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技術,上線重慶“智慧就業3.0”系統,我市實現了供需雙向智能匹配、自動推薦和精准推送。2022年,我市累計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服務102.3萬人次。

以智慧賦能高品質生活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傅山祥的心裡,一直有一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夢想。

在他的描述裡,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伴隨社區商業發展而產生,一端連著社區居民,一端連著眾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聯通經濟社會微循環的“毛細血管”。

傅山祥說,“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僅有利於推動社區店鋪、城市綜合服務設施和智慧化信息管理服務平台等城市硬環境的建設,還有利於商業網點布局優化、城市綜合管理能力增強等軟環境的改進,讓居民能夠享受到“不出圈”的便捷生活。

如何建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他建議,一方面要優先配齊超市、便利店、早餐店等基本保障類商業業態﹔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餐飲、健康服務、教育培訓等品質提升類商業業態,滿足居民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的多樣化需求。

便捷的生活,離不開智慧的賦能。夏泳說,近年來,重慶移動大力實施“5G+”計劃,積極參與重慶數字產業、數字社會、數字生活、數字政府建設,加快拓展信息服務的新場景、新應用、新業態,推動信息技術賦能經濟社會民生各個領域,在108個細分行業持續打造龍頭示范項目,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治理、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領域持續賦能。

在智慧教育方面,重慶移動先后在渝中區人和街小學、石柱中益鄉小學、巫溪縣紅池壩鎮龍台小學落地“5G+遠程教堂”,實現三地課堂同步高清教學,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與鄉村學校、家庭對接,推動AI智慧教育在高校的應用落地,為師生遠程互動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教學效果。

在智慧醫療方面,重慶移動與重鋼總醫院合作打造了重慶首個“5G+急救車應急救援”項目﹔並與市衛健委合作包含5G遠程會診、5G遠程超聲、5G急救等應用在內的5G醫療精准扶貧項目,其相關成果已開始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此外,目前重慶移動打造了超2000個全千兆小區,助力重慶建設全國領先的千兆網絡城市,全力發揮通信央企的戰略支撐作用,助推全市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李志峰 何春陽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川渝將共推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人民網重慶3月9日電 (陳琦)3月9日,來自重慶2023年全市衛生健康規劃發展工作會上的消息,截至目前,川渝兩地三級甲等公立綜合醫院已實現“45+67”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今年兩地將共同推動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2022年,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曾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川渝兩地三級甲等公立綜合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的通知》,兩地共同推動所有三級甲等公立綜合醫院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重慶)授牌成立
  人民網重慶3月9日電 (馮文彥)9日,由國務院台辦經濟局,兩岸企業家峰會信息產業合作推進小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合作推進小組、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產業合作推進小組支持,重慶市政府台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商務委主辦的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重慶)授牌暨投資考察活動在重慶高新區舉行。 2022年,在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和商務部大力指導支持下,重慶市政府台辦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商務委和有關區人民政府,用不到一年時間便成功申請獲批全國第六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
重慶小面技能大賽決賽15日開賽
  人民網重慶3月9日電 (陳琦、劉敏)3月15日,2023年“巴渝工匠”杯重慶小面技能大賽決賽將在大渡口區九宮廟步行街開賽,來自全國多個省市的115名面條技藝大師將同台競技。 本次大賽由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務委員會、大渡口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大渡口區人力社保局、區商務委員會等單位共同承辦,旨在提升重慶小面人才培養力和品牌影響力,促進重慶小面產業更好發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