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高博會⑩丨“協同創新: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與城市競爭力提升”論壇舉行

人民網重慶4月10日電 4月9日,第三屆中國城市與高校發展大會分論壇“協同創新: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與城市競爭力提升”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與會嘉賓聚焦“科教興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共話高等教育發展能力與城市經濟可持續競爭力的交織性、協同性、發展性、效應性。
論壇現場。葉澤陽攝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城市能級加速提升,以及全力推進‘雙一流’高質量建設的重要時期,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的趨勢日益顯著。”重慶大學校長助理、建筑學部副主任李英民談到,高校和城市要緊扣時代脈搏,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校地共生、協同創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建設、咨政服務等多方面探索“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雙向賦能。
“宜居性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在報告中從生產、生活、生態三個交互的維度探討宜居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他談到,綠水青山是“詩居”的要求,要遵循生態價值實現的導向,與數字網絡等結合,實現要素驅動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
“高校作為一個城市科技創新、人才集聚、文化傳承、產業提能的重要載體,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托。”嘉興學院黨委書記盧新波在報告中以嘉興市支持嘉興學院實現跨越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例,分享了地方成長型高校辦學綜合實力與社會服務貢獻度快速提升的有效路徑。
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宋金波根據數智化背景下基礎設施管理轉型的要求,從基礎設施長周期運維需求、創新管理路徑、數智化背景下的基礎設施管理理論體系及實際應用等方面進行介紹,最后提出數智化背景下基礎設施管理需要重點開展的研究工作,比如數智化產品與服務的技術經濟評價、多源數據感知、融合以及與業務的融合、智慧管理決策與智能管控、基礎設施網絡一體化管理等。
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院長葉堃暉結合重慶實踐介紹高校與城市融合發展的現狀,從中關村科技園、深圳、重慶科學城等典型案例分享了“產教城”的融合發展和校地聯動經驗。他談到,現階段高校與城市之間的深度融合、互促共生、共建共贏已成為必然趨勢,高校人才培養是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中堅力量。
西安交通大學社科處處長、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梅紅在會上提出建議,高校可通過與行業企業對接,打造“走進來”講座與實驗平台﹔豐富專業活動,打造“走出去”實踐平台﹔增設動態的多學科交叉課程體系﹔利用校所合作、校企聯合、學校引進等方式加大實踐基地建設﹔提高校企混編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比例﹔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分類制定實踐育人標准等方式提高產教融合育人水平。
會上,復旦大學國家智能評價與治理實驗基地副主任趙星、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院長孫堅強分別就“高校元宇宙”“多經濟體開放模型”等研究發現作分享報告。
本次論壇作為第三屆中國城市與高校發展大會分論壇之一,由重慶大學主辦,重慶大學建筑學部、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承辦,與“數字賦能:高等教育現代化與城市治理現代化”論壇同期舉行。(胡虹、林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