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吹响工业强区"冲锋号"

确保到“十四五”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2020年07月06日07:47  来源:重庆晨报网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财政收入的“主渠道”,是吸纳就业的强磁场。

  7月3日,大足区召开加快推进工业强区打造特色产业新高地誓师大会,吹响新时期工业强区“冲锋号”。

  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强调,上下要紧紧抓住工业经济“牛鼻子”,坚定“工业强区”思路不动摇,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誓师大会上,大足为“工业强区”定下一个新目标:确保到“十四五”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0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一个目标

  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

  当前,重庆正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期。大足被定位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之一,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向西连接四川的东大门。

  今年以来,大足提出“四区联动、四地协同、三个发展、三大愿景”的“4433”发展思路。其中,“工业强区”正是“四区联动”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抓好工业经济的方向盘、指挥棒。

  2019年,大足3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25.9亿元,增长13.6%。为着力做好“工业强区”这篇“文章”,大足在年初定下基调: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投资三大指标同比增长15%以上。

  召开誓师大会就是吹响工业强区的“冲锋号”。

  于会文强调,工业强则大足强、工业兴则大足兴,现在已迎来天时、地利、人和,加快发展正当时。

  根据会议部署,大足明确提出“一个目标”:举全区之力推动工业经济总量、优质企业群体、发展质量效益、集聚集约水平、持续发展能力等,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处于领先地位,培育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擦亮工业优势品牌,加快建成区域特色产业中心。

  从数据量化上来说,将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力争到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第二阶段,到2025年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6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实现大足工业“量”“质”双齐升。

  五个产业

  打造5个“数百亿”级产业集群

  目标定好了,接下来怎么干?为实现这一目标,大足将在产业集群上发力,打造五个“数百亿”级产业集群:400亿级五金产业集群、500亿级汽摩产业集群、300亿级静脉产业集群、300亿级智能产业集群、500亿级文创产业集群。

  会议要求,全区要紧盯“三个关键”,即全力推进稳增长、抢抓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持续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的同时,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突出项目招引且抓好项目建设。

  比如,在招商引资上,切实招大引优、补链成群,力争在3年内引进项目正式合同额1750亿元;项目建设上实施3年滚动项目计划,力争3年工业投资累计达到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同时,对内培育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力争1-2年内培育发展100亿级企业2家,并鼓励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园吸引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此外,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确保每年新增各类研发中心15个、高新技术企业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赶超全市平均水平。力争到2022年,研发机构超过110个,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家。

  一个要求

  “营商环境只能向上不能向下”

  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

  在于会文看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也是加重大足吸引企业落户的砝码。营商环境水平上去了,就决不能再下来,必须“好中更好、优中更佳”。

  “红黄蓝”三种色彩的倒逼,是大足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亮点之一。大足严格对标对表世界银行的11项评价指标,并将这11项指标做了分解。其中,将6项有审批时限指标的每个过程都划分了红、黄、蓝三个标识:蓝色代表审批正常,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黄色代表审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给予警示;红色标识说明没完成任务,要启动追责问责。通过“红黄蓝”三个标识,让审批办理情况一目了然,也倒逼着营商环境的改善。

  通过半年多努力,大足营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今年前5个月,大足的招商引资逆市上扬,正式签约额同比增加了122.9%。

  此外,在产业平台建设、品牌建设推进及保障能力提升上,大足也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按照部署,将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储备机制和激励政策,3年内推动3—5家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

  誓师大会当天,大足5个区级部门及7家企业现场发言,各自为推动“工业强区”定下“小目标”、立下“军令状”。

  “这些目标是组织各个产业的团队反复研究,是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和项目上的,决不是拍脑壳拍出来的。”于会文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大足工业发展有基础,定下的目标符合大足实际,经过努力是能实现的!”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