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民企新发展数量同比增长六成

看北碚“直通车”如何为民企纾难解困

2020年08月11日08:09  来源:重庆日报网
 

北碚区民经局工作人员与企业负责人交谈

北碚区民经局工作人员进企业调研

  上半年,北碚新增民营市场主体6955户,同比增长41.51%,其中民营企业数量的增幅更是高达66.28%。

  如果说疫情下稳就业、稳金融等“六稳”是目标,是大局,那么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六保”则是前提,也是工作着力点。

  如何保市场主体?前不久在京举行的企业家座谈会提出,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市场主体逆势增长,北碚的主要手段正是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我们通过直通车制度,主动去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不通的症结,想尽办法予以疏通。”北碚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下称“北碚区民经局”)负责人说。

  两个“直通车”

  处理问题5000余件

  用于出租的厂房基本建成,但周边的市政工程一直没有完工,导致自己的门房、垃圾收集房和绿化等配套设施没法竣工,过不了规划评审,眼看着租赁合同上约定的承租企业入驻时间临近,北碚区缙云物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建华急得团团转。

  寻求政府部门帮助,按照以前的办事流程,曾建华需要一级一级向上走:先找街镇。如果解决不了,就把问题呈报给区级部门,涉及多个部门,还要多头跑路。如果仍然解决不了,还要呈报给区领导。层级太多,流程复杂,耗时耗力。

  这次曾建华径直来到了北碚区民经局。两天后,区住房城乡建委、不动产登记中心、蔡家管委会、童家溪镇、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召开协调会,当场研究同意对该厂房已建成部分进行预验收。承租企业顺利入驻。

  由新成立的北碚区民经局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汇总企业反映的问题,再交办给相关部门,并责成部门限时办理。超时未完成的,会催办督办。区级部门无法解决的,由困难问题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解决。在这一线下直通车基础上,2019年7月,北碚区又开通“网上直通车”。企业只需在一款名为“自己人”的App上提交诉求,后台就会自动分发至相关部门。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的各个部门,均有接受、处理民企诉求的网上办事程序,每一步都能在网上呈现。事情办完,满不满意,企业可以给部门打等级或者给予评价。被差评的部门,视其情况可能被追责。

  靠着线上线下两个“直通车”,2018年以来,北碚接受、处理民营企业各类问题5000余件。

  纾解“不通”

  不能仅靠办事流程优化

  不过,在“直通车”运行一段时候后,北碚区发现,不少企业面临的问题远不是通过办事流程优化就能解决。

  例如,今年疫情中,重庆智威纸容器有限公司复产就遇到了困难。因为土地产权等原因,该公司未办理环保手续,在申请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

  这样的企业全市还有不少。因为多种原因始终未能取得环保手续,企业征信等级大打折扣,在工程招标、信用贷款等方面都要受影响。企业要排污,必须要办理相关手续,但这些企业往往不具备办理手续的条件。

  更典型的不通是信息不对称。以融资难为例,重庆双江织布厂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2000万元,但这家企业在过去近20年来从各家银行累计贷款不足百万元,而且均以企业负责人个人资产为抵押。

  事实上,近两年,央行加大了对小微企业贷款比例的考核力度。尤其是2018年末,央行提出,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但是,对于这样的政策优惠,双江织布厂根本就不知晓。“我们直接给企业打电话,人家都不敢相信。”建设银行北碚支行副行长龚兵说,因为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目前从银行拿到贷款的民营市场主体不足其总数的5%。但事实上,至少三成企业有资格享受普惠金融政策,从银行渠道拿到贷款。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民营企业面临的各种不通,不管是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还是转型的火山,靠一个办事流程优化根本就解决不了。要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还得针对这些不通,切实找到疏通的方法。”北碚区民经局负责人说。

  疏通之道

  分类施策“一事一议”

  如何疏通?得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甚至“一事一议”。

  首先要搞清楚企业面临怎么的困难与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中,北碚创造性实施了常态性的驻企服务专员(“亲清”特使)制度,从环保、经信等数十个涉企业相关部门抽调数百名机关干部到民营企业中去定点驻守。

  专员入驻后,对企业的市场预期、生产计划、增资扩股、技改投入、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困难,进行收集、协调和化解。

  找到问题,才能制定对策。例如,针对重庆智威纸容器有限公司的环保许可问题,北碚区派人上门实地查看情况,现场办公给出三步走的特事特办解决方案。第一步是分类简化管理,在完善其他环保措施的情况下,实行备案管理;第二步是现场指导,及时、合理确定整改方案,主动积极推进排污许可的申报;第三步是督促限期申领排污许可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监测、自主验收、许可证申报。

  政府部门推出专门举措,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开绿灯,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目前,该企业已完成排污许可证申领工作。

  再来看上文提到的融资难。北碚区以镇和街道为单位,联合银行一轮一轮地召开对接会。镇街提供企业名单,银行根据市场监管、环保、人社、法院等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初选,委托政府电话通知入围者来对接,银行再依据其过去两年的纳税额确定放贷款。通过对接会,双江织布厂就从建设银行拿到了100万元的信用贷款。

  所谓“一事一议”,最典型的案例是重庆三华公司的破产重整。这家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时,几名大债权人希望企业破产,以便于优先得到偿付。但中小债主尤其是上游供应商因赊销形成债权,类似于信用贷款,并没有多少资产抵押,一旦破产清算,它们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北碚区企业破产处置工作联席会议通过一事一议,启动相关救援机制,北碚区法院最终批准重整计划。一家民营企业终于得以保全,现已发展良好。

  放大“直通车”功能,找到不通,全力以赴疏通,北碚区民经局负责人介绍,两年来,他们已经探索了不少这样的疏通经验,主要包括构建完备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干部走出机关去帮助民企发展、以校地合作为民企嫁接创新资源、以培育民营经济为抓手推动老城区产业转型、组建商协会助民企抱团发展等。

  潘锋 图片由北碚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提供

(责编:陈易、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