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态 娃娃鱼现身巫山五里坡

杨元林放生娃娃鱼。当事人供图
人民网重庆8月5日电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珍贵动物也逐渐现身城镇。8月4日一条野生娃娃鱼在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平定河岸上被村民打捞起,刚好路过的保护区平河站工作人员杨元林见状,对其进行检查。确认无伤后,8月5日上午娃娃鱼被重新放生平定河中。
8月4日下午3点多钟,在巫山县当阳乡平定河岸旁,一位村民看见岸边搁浅了一条“大鱼”,于是打捞起来准备喂养。杨元林刚好路过,“这个是娃娃鱼的嘛,看看受伤没得。”杨元林大喊道。杨元林现场也给村民普及道,“娃娃鱼”又叫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栖动物,对水质要求十分高,说明平定河的水质还是挺好的。
该条娃娃鱼不大,长约40厘米,体重约1.5公斤,通过一晚上的喂养,杨元林确认其没有明显外伤。8月5日上午,杨元林又把娃娃鱼重新放回平定河中。
“随着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遗’,我们这里的生态环境也是越来越好,村民们生态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不但多年未见的娃娃鱼现身了,还能看到野生的雅鱼等保护动物。”杨元林说。
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野摄
据了解,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7月28日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在总面积35276.6公顷的五里坡,分布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47种,有金雕、林麝、红腹锦鸡等国家保护动物。同时,在五里坡还能发现很多古老、孑遗、特有、珍稀、濒危的植物,水杉、银杏、珙桐、红豆杉等在这里休养生息,剑叶虾脊兰、蕙兰等兰科植物悄然绽放。
近年来,随着对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视,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在保护区内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层次,在核心区和缓冲区严禁开展包括农家乐在内的生产经营性活动。
另外,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建立起包括管理中心、管护站(点)、生态护林员在内的三级立体管理模式,对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进行“网格化”巡查巡护。保护区还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了无人机、手持卫星定位终端、红外线摄像头等技防设备,将智能手段运用到保护监管中。
接下来,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将从资源保护、科研合作、文旅融合等方面探索遗产地保护利用。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展览馆、保护区宣教走廊等项目建设,形成城区有展览馆、保护区内有宣教体验基地、乡镇有宣教室、村有宣教栏的一体化宣教布局,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刘政宁、蒋海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