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记者从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经过数月的努力,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监测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为更好地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管理与监测奠定了基础。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峰峦叠嶂,峡谷相间,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特别是1999年10月,世界保护联盟(IUCN)宣布在中国已经灭绝的崖柏,在大巴山保护区被重新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步查明,大巴山保护区野生植物共35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南方红豆杉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巴山榧、秦岭冷杉等32种;野生动物127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云豹、金雕、林麝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金猫、大灵猫、黑熊等50种。
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与科研监测,大巴山保护区以“智慧自然保护区”为目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监测体系建设。
“我们在试点区域构建了‘天、空、地、人’立体网络监测‘一张图’。”保护区一负责人说,此外还安装了野外红外线触控抓拍相机、地表火红外监测预警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卡口出入管理系统等,试点区域内可基本实现对森林防火、人员出入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安全开展全天候立体监测。
同时,通过大数据和三维地图建模,对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和保护区基础建设情况做了详细统计和建档,通过“一张图”实现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实时监控和综合展示,让巡护人员实时掌握区内动植物资源情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为让全民共享生态建设成果,保护区还通过打造大巴山数字陈列馆,把大巴山的生态资源、生态美景和保护成果以VR数字展厅形式真实地展示在线上,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感受大巴山的生态建设成果和魅力,激励更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之中。(记者 王翔)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