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原创

从捕鱼到护渔 重庆渔民的“上岸”生活

刘政宁 黄亚辉 王庆炼
2021年09月24日18:44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陈在友(右一)和执法队员一起清理收缴渔具。王庆炼摄

  “这几天嘉陵江涨退的水位都还比较固定。”重庆市沙坪坝区居民杨建平,在磁器口码头散步,沉浸在观察水面中,有时会忘记时间。曾经的他,天天都要分析江水水位,“毕竟几十年的习惯了,每天看到这条江才安心哦。”

  杨建平是土生土长的磁器口人,从小在嘉陵江边长大,下岗后又靠在江上打渔为生。2018年,为响应“长江流域退捕禁捕”政策,保护母亲河,杨建平退捕上岸,从“水上漂”回到“金沙正街”。

  2020年1月1日0时起,重庆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如今退捕渔民们“正式”上岸已近两年,渔民变市民的日子过得如何?当地在推进渔民安置保障和禁捕工作上做得怎样?

  从江上到岸上

  “我从小就喜欢摸鱼,下岗后没工作就以打渔为生了。”杨建平望着窗外说到,偶尔打渔“搞起耍”可以,职业渔民风餐露宿还是不轻松,有时候可能还有生命危险。

  那次被两条货船“夹击”的惊险仍然历历在目。

  “两条长长的货船,一上一下,我夹在中间,左摇右翻。”货船搅动后的江水波浪翻滚,渔船荡在江上就像人过铁索桥,晃得站不稳。杨建平正在收网的关键时刻,舍不得一兜鱼,也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随时做好了跳江的准备。”杨建平心里盘算,幸好参加了区里组织的渔民自救技能培训,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比起江上的惊心动魄,上岸后的生活更加规律和稳定。儿女常回家看看,兄弟姐妹微信视频连线,茶余饭后散散步。

  对于禁捕退捕,杨建平很有发言权。“几十年打渔,我也发现水里的鱼儿是越来越少了,有的品种现在都没得了。”杨建平支持长江十年禁渔,他希望那些消失的鱼儿又回到嘉陵江的怀抱。

  从“夫妻船”到四世同堂

  在磁器口附近的火锅店里,退捕渔民章家云忙得热火朝天,不论是打渔还是就业,瘦小精干的他都卯足了干劲。

  “以前打完渔就可以去喝点小酒了,现在要老老实实干到下班时间。”章家云从2018年夏天“上岸”,已经就业3年多了。

  在“上岸”的日子里,是“四世同堂”的团圆抚慰了他的心。章家云和父母、子女、外孙四世同堂住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不仅多了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更有阖家欢乐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为全面推进渔民安置保障,章家云所在的街道、沙坪坝区农业农村委根据其自身情况给他推荐过保安、水产品销售等工作,综合各方面考虑,他选择了离家只有20分钟路程的火锅店服务员工作,他的老婆则在磁器口街道金碧社区就业。

  “我们这一代不打渔了,先把生态保护起来才能可持续发展,子孙后代才有金山银山。”章家云说。

  从捕渔到护渔

  陈在友退捕后仍然在和嘉陵江打交道,只是他从以捕鱼为生转变为以护渔为己任。

  陈在友目前是沙坪坝区渔政执法船管理员,2018年退捕后,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考取水手证。2020年6月份,沙坪坝区招聘渔政执法船管理员,优先将橄榄枝抛向了退捕渔民。

  “渔民对汛期、枯水期等水况熟悉,也懂得维护、打理渔船。”沙坪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退捕渔民具有岗位所需的技能,另一方面也是确保上岸渔民稳定就业。

  经过筛选与考核,陈在友成为渔政执法船管理员,继续工作在嘉陵江上,与渔政执法力量通力配合,成为护渔禁捕队伍的一员。

  “日常的工作就是看护、维护执法船,根据水位情况及时挪船,确保执法船的安全。”陈在友介绍,执法船管理员这个岗位做的事都是自己熟悉的,擅长的,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不太一样的就是我以前在执法船的对面,是渔船上的渔民;而现在,执法船外出执法时,我也是船上的一员。”

  对于陈在友来说,从捕渔到护渔角色的转变,他的心中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责编:刘政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