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文明习惯如何培养 这场发布会给出4个“锦囊”
人民网重庆10月15日电 文明是心灵的窗户,文明是流动的风景。10月14下午,“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巴南区“共创全国文明城区”发布活动,在龙洲湾街道道角村举行。5位发言人围绕文明巴南、养成教育、车辆出行、蓝天保卫、垃圾分类等内容,与现场群众展开“零距离”交流。
从自身做起 “创文”要人人参与
“今年初,巴南区跻身‘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正在向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阔步前进。”活动现场,巴南区文明建设事务中心副主任齐显瑞,围绕“文明巴南,有你有我”这一主题,与群众交流。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到底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呢?齐显瑞说,:“‘创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让我们拥有更优美的市容市貌、更安全的饮食保障、更完善的教育体系、更有畅通的交通秩序、更高效的办事流程、更友爱的社会环境。办事没人插队,车辆礼让行人、行人不闯红灯,公路小区楼道干净整洁,没有人乱扔垃圾……大家既是‘创文’的参与者,更是‘创文’的受益者。”
齐显瑞倡议,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过程中,广大市民要一起参与、一起宣传、一起守护。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文明好习惯。
从娃娃抓起 文明需家校携手
“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活动现场,围绕“家校携手 共育文明”这一主题,巴南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苏建新与大家展开了交流,并给出4个培养孩子文明习惯的“锦囊”。
主题分享环节,苏建新首先向现场群众抛出问题:“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培养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是巴南区‘一把手工程’之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他谈到,围绕文明校园“六个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活动阵地好、教师队伍好、校园文化好、校园环境好,巴南区正努力创建文明校园。
在家校联动方面,巴南区教育委员会正深入推进养成教育行动计划,着力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的主题活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家长怎么做?苏建新给出4个“锦囊”——养成教育要趁早;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密切配合学校,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作用。
从分类做起 垃圾投放有规矩
垃圾分类有何好处?分类后怎么收运?对于群众关心的问题,巴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李江宁进行了解答。
他介绍,目前,巴南区推行垃圾分类主要将垃圾分为了四类,分别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水分多,易腐烂变质,散发臭气,既影响周边环境,也容易出现污水滴漏问题,所以厨余垃圾投放时要沥干水分,投放到专用的厨余垃圾袋中,以免污染周边环境。”李江宁提醒大家。
对于分类投放的垃圾后续如何收运的问题,李江宁进行了现场答疑。他介绍,巴南区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固废公司将定时定点、专人专车分类收运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有害垃圾进入有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厨余垃圾进入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可回收物则由社区、物业暂存或由居民自行存放,最后投放至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
从出行做起 文明骑车要牢记
针对电动自行车驾驶及文明出行相关问题,巴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车管所民警孙江南耐心“科普”。
“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高于25公里/小时,整车质量不高于55千克,非常小巧方便。但大家出行时一定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牢记‘限一人,戴头盔,靠右行,守规则’这一口诀。”孙江南还谈到,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所以骑行电动自行车不需要机动车驾驶证,但骑行人需年满16周岁,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大家购买电动自行车后,需带上身份证明、电动自行车的来历证明(一般情况下是指发票)、电动自行车合格证原件、车辆CCC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到当地车管所注册登记上牌。”他提醒,巴南区车管所将于近期搬迁至南彭街道东城大道68号。搬迁时间为10月16日至20日,期间不对外办公,10月21日起正式在新址对外办公。
从源头防治 打好“蓝天保卫战”
主题分享环节,巴南区生态环境局宣教信息中心干部李润向群众交出了“环保答卷”。
“通过加强高排放车辆整治与执法力度,实施交通疏导,有效减轻了重点区域周边交通污染压力;巴南区内大型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全区正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李润介绍,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完成了41家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对辖区内的10台企业燃气锅炉进行了改造,并加强了对汽修行业、加油站、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
针对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问题,巴南区生态环境局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扬尘控制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约谈,依法从快从重处罚违法行为。同时,开展城市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加大对脏车、冒装撒漏、带泥上路行为查处力度,还增加了重点道路日常清扫保洁作业频次。在生活污染防治方面,巴南区督促餐饮经营单位按要求使用油烟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取缔了巴滨路烧烤棚、亭、摊526个;基本杜绝了露天焚烧行为。
此外,还“动用”科技力量,在全区范围内设置了63个空气质量网格化自动监测点,建成了大气污染智能化监管平台,并将无人机、走航车等智能化设备运用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实现了源头管控,精准治污。(刘政宁、李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