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区县>>要闻

渝中:一方繁华地 一城好时光

2022年03月16日17:10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佛图关公园“春天的列车”

山城巷

戴家巷崖壁公园步道

  核心提示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一百年解放碑。

  独特的山水城市风貌、厚重的母城文化底蕴、成熟的全域文旅服务配套,让渝中区成为众多游客来重庆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近年来,渝中区坚持将文旅产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速推动“人文渝中”建设、全域旅游发展,先后摘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多块“金字招牌”。

  当前,渝中区正在按照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倾力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区等任务要求,持续保护活化历史文脉,传承母城文化记忆,促进文商旅城加速融合,推动渝中文旅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产业焕新

  推动“打卡变刷卡、人气变商气”

  在WFC会仙楼观景台、来福士水晶连廊顶部、联合国际大厦观景台等地感受“云中漫步”的魅力;在戴家巷、十八梯、山城巷里,喝一口坝坝茶,听一次脱口秀,观一场刺激的沉浸式演出……

  和以往单纯的“拍照打卡”相比,现在的渝中区有了更多的“耍事”。而这正是得益于渝中区持续推动文商旅城深度融合、蓬勃发展。

  近年来,渝中区坚持通过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推动文旅产品供给能力的持续提升,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文旅新地标加速崛起,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

  2021年,首批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公布,解放碑—洪崖洞街区、贰厂文创街区同时入选,渝中区成为全市唯一两地入选区县,未来还将依托十八梯—山城巷、渝中时代天街等区域,打造全域文旅消费。

  同时,渝中区通过举办“全球不眠夜”“重庆渝中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一会一节”“渝中文旅惠民消费季”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持续做靓“文化游”“山水游”“都市游”等旅游品牌,打造“两江游”“云端游”“街巷游”“红色游”等特色消费场景,不断植入沉浸演艺、密室逃脱等新型消费业态,持续引导和激发游客的文旅消费热情。

  去年,渝中交出一张“全市领跑”的文旅产业答卷——

  全年接待游客50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8.3亿元,双双位居全市第一,同比分别增长13.5%、29.7%;全区文化旅游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目前,渝中区已基本构建起一个以创意设计、广告传媒、影视演艺、旅行社服务、旅游住宿等为主,以数字内容生产、新兴休娱为重要补充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另外,集群化是产业壮大的必然选择。高品质载体,则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关键支撑。

  为此,渝中区已打造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重庆演艺集团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贰厂文创园区、上清寺互联网产业园等11个重庆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通远大厦数字文化产业园等16个区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与此同时,渝中区还持续开展文创示范街区、楼宇、商店及非遗产品体验店评选,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多元的载体。

  按照规划,到2025年,渝中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将超过15%。

  文化铸新

  让历史记忆“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见证百年沧桑”十八梯开街首周,便吸引来近100万人次客流;山城巷重现“天上的街市”繁荣景象;戴家巷街区“晚上看一片灯火,白天看一道风景”……

  近年来,渝中区每一个蝶变重生的老街区、老社区都迅速蹿红成为新晋“流量高地”。这背后,正是重庆母城文化的魅力。

  渝中区拥有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共149处,星星点点散落于大街小巷之中,承载着巴渝文化、革命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人文底蕴。

  它们成为渝中区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基础和内容支撑,让渝中区处处有文化、处处是故事。

  中国银行旧址成功招商中银金租公司,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建成游客服务中心,法国仁爱堂旧址变身“秘境花园”,湖广会馆、曾家岩书院入选全国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新建成中法学校旧址陈列馆、郭沫若旧居陈列馆、抗建堂重庆戏剧博物馆等8个博物馆(陈列馆)……2021年以来,渝中区已完成12处文物活化利用,正推动美丰银行旧址、白象街片区文物等10处文物活化利用,全区文物利用率近80%,让它们更好地“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同时,渝中区也在高品质实施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建设,集中展示古巴渝、老山城、新重庆的独特魅力。

  未来,渝中区将持续推进人文渝中建设,传承历史文脉,释放文化活力,倾力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区,在不断激活母城记忆中书写人文渝中新篇章。

  其中,渝中区将全力推进“红色三岩”建设,加强以红岩村、周公馆、民主党派陈列馆等为代表的红色阵地建设,强化区域内红色馆址联动,高水平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展示窗口。

  同时,渝中区还将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为引领,强化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的空间串联和内容融合,进一步推动母城文化优势转化为文旅发展优势。

  服务出新

  让体系成果“近悦远来、主客共享”

  曾家岩书院建成以来,不仅成为周边市民常常光顾的阅读、休闲文化空间,依托其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空间特色,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旅游厕所、山城步道、城市候机楼、高铁城市候车厅等旅游设施及索道、轮渡、观光巴士等特色交通,共同构建起水陆空无缝衔接的服务体系,在服务外地游客的同时,也给本地市民的出行、生活提供了便利;

  “一键游渝中”是渝中区探索智慧旅游建设,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又一“宠粉”举措,市民、游客一部手机在手,便可“解锁”行程规划、语音讲解、客流预警等智能化服务。

  ……

  随着文商旅城的深度融合,渝中区文旅服务“主客共享”的效果愈发明显。

  近年来,渝中区加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协同提升工作,加强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对城市居民的服务保障,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功能,构建主客共享的服务空间,既服务好本地居民,又服务好广大游客。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渝中区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构建“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过程中,就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要素的融合展开了深入尝试和探索。

  例如,空间创新上,渝中区探索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与文物空间、旅游空间等充分结合,新增文化馆图书馆两馆社会分馆21个、智慧阅读驿站20个、图书漂流站20个、24小时城市书房3个,包括曾家岩书院、法国仁爱堂、西泠书房、朱炳仁铜艺博物馆、山城记忆馆等。

  产品创新上,渝中区精心培育了“城墙故事会”“解放碑CBD广场周末音乐会”“爱红岩”等一大批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出音乐会、评书、戏曲等文化服务。

  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渝中区持续聚焦优化布局旅游厕所、集散中心、游客中心等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智慧旅游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水平,在持续增强“最宠游客的城市”品牌效应的同时,也致力于服务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链接>>>

  “母城渝中”全域旅游精品线路

  健康之旅

  李子坝轨道穿楼—三层马路—贰厂文创园—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半山崖线步道—开往春天的列车—重庆天地及天地湖。

  休闲之旅

  十八梯—较场口—好吃街—解放碑—朝天门—两江游。

  浪漫之旅

  云端之眼—长江索道—湖广会馆—朝天门—洪崖洞—戴家巷。

  心灵之旅

  通远门城墙—巴蔓子墓—湖广会馆—三峡博物馆—大礼堂—中山四路—周公馆—桂园—红岩村。

  时尚之旅

  罗汉寺—国泰艺术中心—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十八梯—山城巷。

  数说渝中>>>

  文旅资源

  ◎富集149处不可移动文物、68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集聚中国三峡博物馆、红岩革命纪念馆、中国民主党派陈列馆、重庆美术馆等馆所35家,2021年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

  ◎汇聚重庆京剧院、市话剧院等7家大型市级院团;拥有国泰艺术中心、人民大礼堂等10个营业性演出场馆,2021年上演精品剧目1300场次。

  ◎现有旅行社224家,约占全市的1/4,星级及高品质酒店21家,A级景区11个,两江游船8艘,建成全市首个城市候机(高铁联运)大厅。

  王彩艳 陈佳佳 图片由渝中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陈易、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