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

精通手工、文化包容 重庆:旧石器时代的东方日内瓦

考古专家揭秘重庆远古文化脉络和特质,旧石器时代它就是人类“宜居地”

2022年06月17日06:22 | 来源:重庆晚报
小字号

巫山龙骨坡遗址全景

巫山玉米洞遗址出土的石质工具

云阳李家坝墓群出土的铜戈(战国)

涪陵小田溪墓群出土的虎钮錞于(战国)

  从二百多万年前的巫山龙骨坡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到发现了长江上游最早的陶片、磨制石器和火塘的奉节鱼复浦遗址……多年来,重庆地区考古发掘的遗址极为丰富,由此展现出的文化脉络自然备受瞩目。

  那么,在这些灿若星河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窥见怎样的重庆远古文化脉络。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巴文明”,又有着怎样的特质和形态?近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研究员通过该院官方公众号“重庆考古”发表了《重庆的文化脉络与文明特质》一文,详细阐释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诸多考古发现已经证明重庆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宜居地”之一。精通手工、文化包容,这和精通钟表制作、万国驻扎的全球最宜居城市——瑞士日内瓦有异曲同工之妙。

  重庆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宜居地”之一

  白九江主要从四大方面对重庆的远古文化脉络和文明特质进行了阐释。他首先提到“重庆的考古文化是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生动见证”。

  “重庆是我国境内少有的旧石器文化发展绵延不绝的地区,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宜居地’之一,迄今已发现近百处旧石器遗址和石器点。”白九江表示,像距今200余万年前的巫山龙骨坡、距今约100万~140万年前的九龙坡玉龙公园、距今约70万年前的丰都烟墩堡、距今40万年以前的巫山玉米洞,“这些罕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早期人类筚路蓝缕的重庆足迹。”

  同时,重庆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的遗址也十分丰富,丰都高家镇、冉家路口、井水湾等都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如铜梁张二塘、奉节穿洞、马家湾洞等,多数都经过了考古发掘。其中铜梁文化遗址是西南地区旧石器晚期文化的重要代表。

  夏代晚期至商代中期巴文化已开始孕育

  “巴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单元。”白九江明确提到,以重庆地区为重心的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展现了巴文明的独特历史进程。

  白九江说,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代中期,重庆地区为“三星堆文化峡江类型”的分布区,孕育了巴文化的一些重要元素。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重庆地区分布着“石地坝文化”,“石地坝文化以陶圜底器和尖底器为组合,并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器,早期巴文化发展日臻成熟,范围可及鄂西、川东、陕南。”

  到了“春秋中期至西汉初,‘李家坝文化’兴起,各地的巴蜀文化铜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入通常所说的巴蜀文化(狭义)发展阶段。”白九江表示,“此后,从汉晋家族墓到宋元夫妻合葬墓,从东汉画像砖石到宋明墓内雕刻,从巍巍汉阙到石窟寺遗址和造像考古,从唐宋涂山瓷窑系到明清冶锌遗址群,从秦汉小型聚落到汉至明清府县城址,从宋元山城体系到明清土司文物……重庆地区的古代文化充分融入中华大一统的发展背景里,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重要物质见证。”

  巴文明是中国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奇葩

  白九江表示,巴文明的涵盖范围包括了重庆、川东、鄂西、陕南等区域。“是中国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一朵奇葩,具有开启历史早、延续性好、地方性强等特点,同时又始终与中华文明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元’,为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从经济形态上看,巴文明起源经历了渔猎采集到山地农业和工商重地的发展过程。从物质特征看,巴文化陶器因其浓烈的尖底器和圜底器组合特征,在中华文化的诸地域构成中堪称独树一帜,地方特征十分鲜明。”

  白九江以铜器特征举例说,东周以来,巴文化青铜器与蜀文化一道,既有形制上颇有特色的柳叶剑、三角援戈、烟荷包式钺、釜、鍪、釜甑、尖底盒、桥形璜、虎钮錞于、豆形铜俎等铜器,也有至今尚未得到解读的巴蜀符号。这些巴蜀式青铜器和组合有的被中华文明中的其他地域文化所吸收(如鍪就成为后来秦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们自身也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青铜文明的重要样式,丰富了华夏文化的“多元”成分。

  白九江表示,在文明要素的起源中,巴文明所在的这片土地突破常规,在长江上游率先跨入了新石器时代,然后才有农业起源和发展,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奋进姿态。他说:“重庆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巴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表明:重庆是探究中国远古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为佐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实例,对展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