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石蟆镇:三大行动强化党建引领 盘活集体经济

江津区石蟆镇幅员面积208平方公里,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不少农田、鱼塘在沉寂中荒弃。近年来,为利用好先天资源优势,盘活沉睡资产,石蟆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优势的重要抓手,将党员、群众发动起来,推动实施集体项目、项目带动、帮扶指导三大行动,引进企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承包租赁集体鱼塘、山林、土地等,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盘活闲置资产 壮大集体经济
“恭喜你中标了。”近日,在关溪村村民胡于然的鱼塘招标现场,崇德经济合作社以每亩400元的年租拿下一口鱼塘。
“自己养鱼赚不到几个钱,加上年龄大了力不从心,还不如包出去有个保底租金在。”承包合同签订现场,胡于然表示。
“近两年租金普遍上涨,水源和泥质好的鱼塘深受养殖大户欢迎,像胡于然这样选择将耕地或鱼塘承包出去的农户不在少数。”关溪村党委书记古甜介绍。
除关溪村外,石蟆镇各村(社区)党组织自身“造血活血”功能也在不断增强,采取农民以土地,村集体以资产、资源折价入股模式,与业主开展合作获得收益。登云村村民以土地加入高标准水稻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近两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00多亩,每亩平均产量500公斤。
如今,石蟆镇大量的闲置资产被有效利用,各类产业新兴。
组织引领带动 产业多点开花
谈到石蟆离不开的就是橄榄,但为打破固有思想观念,促进镇内产业多点开花,石蟆镇各村(社区)党委(总支)组织党员反复开会,上门听取村民意见,集思广益,结合产业发展和一村一品等项目,利用集体资金、集体资源等入股企业、合作社等,经村(社区)“两委”最终决定,积极创新探索“党建+村集体+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模式,让产业多点开花。
在稿子社区村民入股锦兴瑞红糖厂,每年获分红收入1.4万元;关溪村依托镇级整合实施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基地,与金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种植桑养蚕产业,每年获分红收入2万元。
数据显示,目前,石蟆镇有农业企业35家,其中区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其中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142家,其中区级以上家庭农场9家。种植大户198户,养殖大户129户。
党员帮扶指导 护航经济发展
“这里原来是一片撂荒地,现在通过土地整改,把原先的小田变成大田,实施水稻种植。”和平村风岚田合作社负责人何世雄介绍,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李大娘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一块2亩的荒地变成了“希望田”。
李大娘看着郁郁葱葱的秧苗喜笑颜开地说:“如今加入合作社后,将以前的荒地利用起来,不仅增加了收入补贴家用,还能分红,得一笔土地流转费呢。”
据悉,石蟆镇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村集体赋能、聚才、培源、拓路,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同时,积极组织党员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农技知识、开展技术培训等工作。择优选育高素质农民,提升村民职业素养,增强村民就业技能。
下一步,石蟆镇将继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和人才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为该镇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打造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石蟆样板。(程雅琦、赵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 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 人民网重庆7月20日电 (陈琦、刘敏)7月2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为深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壮大重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满天星”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十四五”末,重庆全市软件业务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行业发展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