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村民们正在采收成熟的沃柑。(摄于三月三日)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5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成片的柑橘林中,还有些许金黄的果实挂在枝头。
今年的柑橘采摘已基本结束,新的生产准备工作即将开始,除草、打药、保果……诸多农活让农机队队长王斌忙得不可开交。
“现在农活比以前更加精细,但土地经过了宜机化整治,有机器设备助力,干活比以前轻松太多!”王斌说,2019年返乡后,经过村上的农机培训,自己已成为一名职业农民,不仅收入有保障,还能照顾家庭,这背后全是“一社三部”模式推行的功劳。
王斌口中的“一社三部”模式到底是个什么模式?
渝北区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杨林川介绍,2019年,渝北区依托“三社融合”,并结合“双十万”工程(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期间,探索出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的组织模式,(即“一社三部”),以破解农业生产中土地、资金、流通难题。
当年,包括大盛镇青龙村在内的9个镇、12个村试点成立了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村民纷纷以土地资源入股,由区农业农村委和供销合作社带领专家到各地考察,确定产业发展规划。
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成立后,全村土地得以集中使用,由生产合作部统一开展宜机化整治,并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负责。
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种子、化肥等一系列农资,则由供销合作部负责供应,后者还承担了农产品销售工作。
杨林川介绍,村民以土地入股时,还可视情况,以相应资金入股,形成一个“资金池”,由资金互助部统筹,用于产业发展配套建设以及合作社成员的资金互助,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土地宜机化整治后,我们给村民留出了粮食、蔬菜种植地块,此外统一种植了中熟、晚熟柑橘品种,目前发展到了2350亩。年初,合作社还拿出100多万元给社员分红,每股约分800元。”青龙村党支部书记黄志说,“一社三部”模式解决了此前无人种地、种地成本高、产业管理不到位、产业效益低等诸多问题,村里的撂荒地现已全面消除。
产业的发展,还催生了一大批职业农民。青龙村的罗光全此前种植柑橘3亩多,每年毛收入不过1万余元。如今村上统一发展柑橘种植后,他成了一名管理技术员,年收入提高到4万余元,年底还能享受土地入股分红。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渝北区已建立起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53个,覆盖全区60个村,入股土地面积达到73440.66亩,惠及农户1.7万余户。
本报记者 栗园园
汽车行驶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的“挂壁公路”上。杨敏摄 重庆黔江:“挂壁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黔江区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在峡谷、沟壑、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条“挂壁路”“盘山路”。…【详细】
村民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基地用农机收割水稻。龚长浩摄 重庆垫江:农机助秋收 立秋后,重庆市垫江县45万亩水稻相继成熟,稻田到处可见收割机抢收粮食的场景。…【详细】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办”服务专区上线 人民网重庆8月2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区市联袂打造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异地办事服务。 据了解,新上线的“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是为贯彻落实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