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区县

重庆城口:“生态田”谱出“产业振兴曲”

2022年09月09日17:56 |
小字号

稻田生产体验区。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稻田生产体验区。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走进城口县咸宜镇明月村大树坝-聚家岩片块200余亩活水稻田,入眼即是这样的美景:即将成熟的稻谷青黄相间,饱满稻穗弯下“腰身”,形成一道道“拱门”,微风拂过,穗子与苗叶轻轻摇摆,浓郁稻香亦随之弥漫开来,晕开了田边乘凉居民欢快的笑脸。

作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近年来,咸宜镇依托明月村大树坝-聚家岩片块200余亩活水稻田,打造稻田生产体验区项目,推广稻鱼共生、稻鳝共生和稻鸭共生等生态复合型种养模式,以种养循环为支撑,以生态融合为内涵,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态价值转换路径,为建设“大巴山咸宜明月田园综体”奠定坚实基础,成功在“生态田”里谱出了“产业振兴曲”。

主题-生态循环

咸宜镇地处城口县南部“边陲”,是县域生态重镇、产业重镇、文化重镇和交通重镇,镇域幅员130.3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就有109.6平方公里,占全域84.1%。明月村坐落在雪宝山北麓,全境处于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曾被宣布灭绝的极危一级保护植物崖柏在这里重新被发现,更为该镇优质生态资源提供了最佳例证。

生态是咸宜的名片,打造稻田生产体验区自然也要走生态的路子。从“旱改水”工程实施起,咸宜镇就一直坚持生态自然的方式。改造时,该镇充分利用当地荒地地形就地改造,修建沟渠引进河中山泉灌溉,一开始就为发展生态产业夯实了基础。

宁浩中是大树坝数十亩稻田的“送水人”,自2019年该片区栽种稻谷以来,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在这数十亩田中“转悠”,明天雷打不动早晚两次放水关水,却从不见他往田里撒肥打农药。

“我们的理念就是打造生态循环的产业模式。”基地负责人李永周介绍,自2020年以来,他们一直在探索于稻田中发展多种产业业态,现有试行了荷稻轮种、稻鳝共生、稻蟹共生等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初级版的生态循环产业链,迈出了生态循环农业的第一步。

落点-复合种养

试验成功了,自然就开始全面推广。如今,明月村稻田之中,随处可见田边饲养鱼苗的小池,池中的鱼苗追逐嬉戏,待他们长到合适的长度就会被放入稻田中,开始“稻鱼共生”生涯。

“稻鱼共生是我们探索后发现最适合的方式之一。”李永周表示,去年试行的38亩稻鱼共生试验田,鱼类、鳝类等不仅肥水,还能增加田土营养,反过来水稻生长增加了水里的氧含量,有利于这些生物生长。这样的模式下,亩产稻谷700公斤、稻花鱼100公斤,亩产值达5000元,取得了良好效果。

除去稻鱼共生,咸宜镇还准备在稻田中推广稻鳝共生和稻鸭共生等生态复合型种养模式,促进生态循环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养殖种类逐渐丰富,咸宜镇又在种植领域做起了文章。他们想,同样都是稻谷,但不同的模式和不同的种类,产生的效益也天差地别。于是,咸宜镇布局栽种红花米、雪宝山生态米、冬水米等多种类稻谷,售价在7至15元不等,更好地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选取部分水田栽种莲藕,不仅可赏花,也能售卖莲藕换钱。

种养产业成熟了,该镇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开展技能培训,融入地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逐步推出稻鱼产品加工、稻香美食人家、稻田亲子体验、自然教育研学和田园文化创意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先期试验田面积40亩。

在明月村这个棋盘上,咸宜镇正在逐一落子,子子落在实处。

延伸-综合田园

咸宜镇农业产业以水稻、茶叶、中药材、生猪等为主,种类丰富,目前正全力培育发展试验动物(猪)繁育、茶文化创意、科研林业、露地蔬菜(种苗)和生态旅游等新型生态融合型产业。而以水田打造稻田生产体验区为基础的大巴山咸宜明月田园综合体就是其中的重要节点之一。

该田园综合体规划在明月村5组(大树坝一聚家岩片块),建设范围75公顷。目前正在大力打造稻田生产体验区,该区域内的189亩稻田咸宜现已分为四大板块,不同板块分别设置“童趣田园”“亲禾步道”“稻鱼小径”“瓜果绿篱”等数个板块,玻璃廊桥、景观水车、篱笆围栏等已建设完成,后期还将打造露营平台、体验稻田等。届时,这些稻田将成为集观光、体验、拍照、露营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稻田生产体验区只是整个田园综合体的一个小板块。在总体建设中,咸宜镇将稻田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总体布局了大树文化体验、稻田生产体验和生态乐活体验三个功能区。以生态修复保护为基底,农文旅融合为路径,规划建设汉昌河(明月段)生态修复、茶文化创意基地、稻鱼共生种养、劳作研学农场、乡村工匠作坊、崖柏研学基地、生态教育营地、稻香美食人家、乡土山货集市、民居民宿改造、咸宜小院改造等10余类50多个项目,努力形成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充满生态特色和原乡原味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到3000万元,将带动400余户农户参与项目经营,年户均增收约10000元。

一幅以稻田为纸,种养为笔,产业全面振兴的画卷正在一笔笔描绘成型。(杨鹏飞)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